說實話,影片前半部分劇情是有點尬,到后半部分才漸入佳境,最后的高潮結尾很喜歡。總體而言,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能看出主創團隊很有想法。
但越是這樣,對于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來說就越是可惜。不過現在說啥都已經沒用了,電影票房已經注定撲街,無論有多少人真心欣賞這部影片,作為商業化的產品,它也只能作為一個失敗案例來分析。
有一點要說明一下,千萬別把電影的撲街歸咎于黑子的抹黑,誠然黑子們能影響一部分人,但那對于整體票房來說絕對是很小的一部分,他們只是在互聯網上聲音大顯得很聒噪而已,論現實的影響力絕對趕不上吳京和央媽的推薦。
那為什么還是撲了呢?歸根到底還是故事題材和人物外形的問題。舞獅雖是傳統文化,但和大部分觀眾還是有一定距離感的,再一看介紹,反映留守兒童的故事,興趣又減了一半。
絕大部分人,嘴上都說著要關注留守兒童和弱勢群體,但真讓他們去看電影,他們是寧可看一部爽片的。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大部分時候我也這樣,所以選這題材本身就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但為什么要在題材本來就不夠吸引人的情況下強行挑戰觀眾對人物的審美呢?
說實話如果不是之前看了某up的強烈推薦,就那幾位主角的造型往那一站,可能我也不會去看。雖然到了電影后半段習慣以后,覺得也沒那么丑,甚至短發主角還挺酷。
但對于沒看過電影的人來說,就憑幾張造型截圖確實是有勸退效果的。
讓人失去觀影沖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不去看的人,不會說舞獅不夠吸引人,不會說留守兒童題材不好,就只能抓住人物造型往死里錘了。
正巧還撞上瞇瞇眼,帽子自然就扣了下去。所以,那些沒去看的人可不是不支持國產動畫,反而是我們這些看了的人傻,是被忽悠了,以至于讓他們生出些優越感來,加入了跟風黑的行列。
對于鍵盤俠而言,這些都是基本操作,沒啥好奇怪的。
因此整件事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頭鐵,不要頭鐵,不要頭鐵。主創團隊水平是有的,能看到他們對藝術的敬畏,對理想的敬畏,但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市場的敬畏。
我也不是說要一味迎合市場,但一部作品想要成功,總有需要對市場妥協的地方。他們的題材已經足夠有挑戰性了,但他們的設計似乎覺得這挑戰還不夠,還得在審美上再挑戰一下,才顯得他們與眾不同。
丑的方向有千萬種,他們偏偏選了吊眼角的瞇瞇眼,就是這一點,成了黑子們手中的刀。
同時,主創人員對爭議的回應也是堪稱災難級的公關案例,更何況本子也不能算有多好,里面好幾個橋段都不符合情理,既想描述現實主義的故事,又完全違背常理。
比如一個專業的官方舞獅大賽,居然能讓一個看臺路人闖進來比賽,這已經違反了比賽規則?
還有同名的女生還能闖進來打鼓?這是比賽還是大爺大媽跳廣場舞啊?解說員在解說他們師父的年齡的時候居然連比賽名單都不看。
不虧是專業解說,賽前就把所有參賽選手的信息和模樣都背下來了?可以閉著眼睛解說了?
還有前面的當眾暴力,當眾搶錢,后面的當眾犯規,都把周圍的觀眾表現得像傻子和瞎子,毫無邏輯。
同時許多地方還套用了很多老套的公式劇情,加上里面融入了很多無厘頭的搞笑橋段和梗,也很尬,因為很多都不符合角色性格。
這部動畫電影的劇情和人物形象,也配不上制作這么精良的美術。給我的感受就是現實主義的故事卻表現得很魔幻,成人向的故事卻表現得很幼兒。
因此,電影主創來廣東取景是取了。但是,醒獅它們有認真了解過嗎?它們有抬頭看看路上的人長什么樣嗎?現實主義?藝術創作?是站不起來吧!
咸魚強這種獅王級別的人開班授徒,每天過的不知道多滋潤,用的著去賣咸魚嗎?現實生活中這類人直接是住別墅的。
就是劇情看來,前半段很無聊,且臺詞、配音和情節都有不合理的地方,后半段高光集中在男主阿娟身上,展現了他優秀的品格,其實應該有好多人與其說是喜歡這電影,還不如說是喜歡上了有優秀品質的阿娟。
可問題最糟糕的就是這個人設,說是在佛山的小孩父母去廣州打工然后做了4年的留守兒童。也不知道導演知不知道佛山屬于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05年正在起飛,他父母需要去廣州打工嗎?
當地大把工作機會。你說他在粵西粵北做留守兒童我還相信。舞獅不掙錢,普通舞獅隊都能接商演,參加比賽拿獎金,更何況主角這種舞獅高手呢!
主角一個舞獅比賽冠軍或者是亞軍,不在珠三角地區打工,在珠三角逢年過節珠三角大把有錢的村子企業請舞獅,他期間接舞獅表演不比他去上海打工來的錢多。
而且主角還是一個沒錢沒學歷的人,他跑去上海做工地送外賣,上海強的是金融和互聯網,不是輕加工業。這不是為了影片劇情強行制作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