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節戒

?我的讀后感

這本書的推薦人都很牛:比爾·蓋茨,杰克·韋爾奇,喬治·布什,沃倫·巴菲特、魯伯特·默多克。

這本書的作者是他們的朋友,可口可樂公司的總裁、董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據說是巴菲特最信任的企業管理者。

這本書不是告訴我們怎么去成功地管理,而是和我們分享怎么做會失敗。因為作者認為,成功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是失敗的理由卻極其相似。因此,成功不可學,失敗能預防。

最有趣的是,基奧在成為商界精英之前,是個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持《基奧咖啡時光》。

管理十誡

第一誡:不愿冒任何風險

美國人的祖先都是熱愛冒險的人,所以才能開拓新大陸。每當我想起曾祖父是靠砸石頭為生的,我就覺得能坐在辦公室里就已經很好了,所以并不懼怕失去。

當可口可樂的一切都運轉正常時,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我會在公司里轉悠,問高管們:你們倒是跟我說說,為什么一切都順風順水呢?難道沒有什么好擔憂的嗎?

德魯克說過,管理層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公司現有資源進行謹慎地冒險,從而確保公司未來的永續經營。

如果你處境舒服的話,那么你就會有放棄冒險的很大沖動,這種沖動有時候強大的讓你難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敗也就不遠了。

第二誡:思維僵化,我行我素

真正固執的人不是在規避風險,他們不僅不愿意冒險做出改變或創新,還對自己的方法堅持己見,堅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密鑰,覺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當百事可樂用更大包裝進攻可口可樂的時候,可口可樂的反應就是思維僵化、我行我素、不愿意改變。結果被百事抓住機會迎頭趕上。

IBM忽視過個人電腦的普及;福特曾經只提供黑色轎車;蒙哥馬利沃德公司沒看到二戰后的經濟快速發展,不進行任何新的投資,被西爾斯百貨快速超越;共和鋼鐵公司拒絕接受鋁罐生產,認為鋁罐不結實······

如果你想自找失敗的話,那就固執己見吧!

靈活變通和適應能力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超越簡單的管理能力、運作能力和技術能力之外的一種才能。

我相信靈活變通的人具有習慣性審時度勢和思考的能力,一旦環境改變,他們就會迅速適應新環境。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自我陶醉是如此令人心動。曾經有一位首席執行官在公司總部給自己建起了一座“泰姬陵”。你能想象一位中層要來泰姬陵里匯報工作,光看一眼陳設,就已經嚇得不敢說話了。人一旦陷入自我營造的海市蜃樓,就不愿意再“下樓”了,他只會去別人的海市蜃樓里面坐坐。

不幸的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精英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他們能和各個層級的員工打成一片。塞斯納飛機公司的創始人德韋恩·華萊士走進生產車間時不僅能報出3000多名員工的名字,還知道他們的一些家事。

如果你每天只和幾個心腹或者高管在一起,他們的任務就變成了取悅你,讓你獲得虛幻的成功感。

二戰期間,丘吉爾專門設立了一個辦公室,唯一的工作是向他匯報壞消息。希特勒與此相反,他只聽好消息,他一直以為德軍處于上風。

傲慢自大或者令人害怕是讓自己孤立起來的主要原因。

如果員工不愿意來找你,你就要想辦法接近他們,否則就等著犯愚蠢的錯誤吧。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很多公司的年報可以總結為:

不要承認犯了錯誤,如果情況不妙的話,能掩蓋的就掩蓋,等到危機全面爆發,再去從外部環境中找原因,把責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

每個首席執行官都會犯錯誤,關鍵是能否快點承認,趕緊彌補。我曾經憑直覺很輕易的否決了在東德投資5億美元的提案,沒想到導致德國業務負責人要辭職。原來他認為我根本不了解東德這個正在復興的市場有多大。我們去了東德,回來后我決定把投資增加到10億美元。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敗概率的話,那你盡可以否認自己判斷并非百分之百準確這一事實,盡可以狂傲的以為別人什么都不懂。

因此,如果你想栽跟頭的話,那就當個愛擺譜的狂傲型領導吧。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歸根結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線都是信任問題。

顧客要相信企業的產品正如他所許諾的那么好,投資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能力的,員工要相信管理層能兌現承諾。

很多公司偽裝自己的原因是為了取悅華爾街,資本市場激發了人們的貪欲,太喜歡通過資本市場賺快錢,導致更多的腐敗和欺騙。

導致問題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高管對于成為名人的渴望。這也是現代社會的通病。

請記住德魯克的觀點:

其實并不存在什么商業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工作各個方面并無斷層。如果你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標準的道德觀,那么你就不算一個商人。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我們疲于和人溝通,就像機器人一樣,不斷地放射出意識流電波,使得數據流越來越多,而我們卻不再多加分析,很少有人會關上門,關掉所有聲音嘈雜的設備,正襟危坐,靜靜的反思,認真地分析一下問題。

如果不加思考就攝入海量信息的話,主要產生三個問題:

信息沖擊綜合征,你的大腦會達到疲憊的極限;

未經消化的數據會掩蓋事實;

不花時間去思考是愚蠢至極的做法,有時候還會很危險。

“真正讓我們陷入麻煩的并非那些我們根本不懂的東西,而是我們一知半解的東西。”

——馬克吐溫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我小時候學著買牛,哈蒙叔叔告訴我“關鍵是看牛,而不是看人。”這句話烙在了我的腦海里,現在和投資銀行打交道,買賣公司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

我們在決策推出新可樂的時候就是這樣,大量專家論證了新可樂的非凡魅力,似乎沒人敢于給新可樂潑冷水。我們決定大力推廣新可樂,結果引發了全國的抱怨甚至游行,我成了大家嘲諷的對象。

專家是非常危險的動物。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類行為的專家,你要格外小心,因為管理始終是人的事。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我第一次到可口可樂總部工作的時候,秘書因為得不到幾只鉛筆哭了起來。原來要想得到這幾只鉛筆,需要填寫單子,走流程。而填單子的人又休假了,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訂書機、書架、復印機上。她崩潰了。我意識到官僚作風已經很嚴重了。

如果你想阻礙進步的話,那就讓行政流程占據主導地位好了,去崇尚官僚主義就行了。因為官僚不僅自己不作為,而且還阻礙他人開展工作。他們會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會阻止信息的有效溝通,也會把原本能成的事給你使壞搞砸,這樣他們的地位就鞏固了。

大部分優秀員工的離職都和官僚主義有關系。而招聘和培養一個中層干部的費用至少是他年薪的兩倍。

伯克希爾哈撒韋2007年旗下擁有76家公司,雇員人數超過232000人,年收入超過180億美元,但是公司總部只有區區19名員工。即便如此,沃倫巴菲特還是抱怨公司官僚主義太盛行了。

第九誡:信息錯位,溝通不暢

在拉斯維加斯,如果賭場老板看到賭桌上出現了現金而沒有很快消失的話,那么賭場總管就會被解雇,因為賭場老板不希望賭徒在賭錢時想到真金白銀。他們不認為那是50美元,而是一個小籌碼。

企業里很多人對錢是沒有概念的,只是一串零的數字而已。含混的數字和含混的信息,會讓員工覺得怎么做都能賺到錢。公司都應該有個像樣的年會。

如果傳球時沒接到,責任應該在傳球的人,因為他和隊友的溝通有問題。因此,團隊內一定要有清晰準確的信息傳遞。

第十誡:對未來心理恐懼,悲觀主義色彩濃厚

很多人認為馬爾薩斯是人口學的鼻祖,而我認為他是現代悲觀主義的鼻祖。

《人口爆炸》的作者預言20世紀70年代將會有數億人死于饑荒。羅馬俱樂部撰寫《增長的極限》描述人類的資源枯竭。而這些都沒有出現,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末日”。

悲觀主義的問題是把注意力放在失敗上。媒體在這一點上發揮了很大作用。無數的好事都不能成為新聞,一點點壞事就會成為新聞。人們追求安全,卻喜歡在新聞里尋找刺激。

在我看來,任何時候都是創建一家公司的好時機。如果你想在公司中達到領導地位,那么你只需要做一個樂觀主義者就行了。如果想要失敗的話,那么你就對未來戰戰兢兢吧!

第十一誡: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我的鄰居沃倫巴菲特說過:

我每天去上班都是踩著踢踏舞步去的。我對工作也抱著同樣的心態。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并不是要告訴大家玩得開心一點,而是要讓大家工作得更努力些。如果表現得更好,員工自己也會得到更大的滿足感。

如果你想要失敗的話,那么你做什么都不用帶著激情,只要跟自己說:“已經夠好了”,“那不關我的事”,“我才不在乎呢”或者“我都快退休了。”

沒有激情的人即便生活的不錯,也只是個失敗者。

理性的人能夠適應世界,非理性的人則努力讓世界來適應他。因此,所有的進步都依靠這些非理性的人。

——蕭伯納

?結語

這本書并不教我們怎么做是對的,但告訴我們怎么做一定是錯的。

因此,讀這本書最好的方法是自我反思,逐條對照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或改正的地方。

我個人最大的反思是缺乏激情和冒險精神。

積分換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