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回答“不回去”之后,婆婆默不作聲了,我起身離開客廳,聽到她打電話回去給公公,聽到侄兒在那頭喊“婆婆(奶奶)”,婆婆應聲的時候有點哽咽。
她郁悶了。
這就是我的好婆婆,她真的是一個好人,這么能忍,換做別人家的婆婆,早跳起來把我這個不孝兒媳指著鼻子罵一頓。
但是她沒有,我很感激。
我們說的話題,是孩子留守。
女兒今晚為了一個棒棒糖大發雷霆,不停不歇地號了一個小時,我內心沒有崩潰,但是還是狠狠地給女兒立了規則,一天最多只能吃一個糖。
婆婆郁悶了,因為就算我對著女兒小屁股重重拍兩巴掌,罰她站在墻邊冷靜,女兒依然不愿意去像婆婆求救,甚至對婆婆主動伸出的援手不理不睬,于是婆婆異常郁悶,她郁悶孩子不親她,郁悶孩子太黏我。
于是,在女兒安靜下來以后,婆婆再次和我提出,她要把女兒帶回去治一治。
這已經是她過來一個多月內提出的第N+1次。
我只說了簡單的三個字:不回去。
于是有了開頭的一幕。
不留守,哪怕是一天,是我作為一個母親,能給我的女兒最有力的承諾。
兩年多以前,在午夜的手術室,第一次看到女兒,麻藥還沒有退去,我就在心里狠狠發誓:一定要好好愛護我的女兒,讓她能夠有一個陽光健全的性格,驕縱些都沒關系,一定要陽光。
因為我自己,深受不健康性格的荼毒,我的母親,對我缺乏愛護和關心,那些性格缺陷,讓人猶如跌入深淵,不得終日。
我和老公在離家幾百里的城市安家,所以孩子留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斗爭。從女兒三個月一直持續到快三歲,我和老公充分發揚了法律人的執著,強硬地沒有松口過一個字。
要說這個壓力來自哪里?首先,是老家那些非常常見的留守兒童,“那么多人的孩子都放在家里給老人帶,怎么你的就不能放”,這個論調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春節過后,趕集的日子,市集上就只能看到岣嶁老人和黃口小兒,買一些不新鮮的水果和山寨的所謂牛奶。
其次,是自己家的七姑八姨,最慘的一次是今年春節,五六個伯伯伯母圍著我一個人要求我不要把女兒帶走,幸虧我從小也沒享受到多美好的親情,不會被親情所裹挾,即使被圍在中間也沒有退縮,我說:你們都不要說了,我不會把我女兒留下,我公婆愿意過去幫我帶,我會非常感謝,不帶,我也會有辦法解決,但是絕對不會放在家里。
為了女兒,退無可退才會這么“忤逆”吧。
我的老家,并不具備培育一個健康孩子的條件,像中國千千萬萬的小鄉鎮一樣,混亂的交通,滿地亂滾的留守兒童,大呼小叫的老人,錙銖必較的小商販,所有這些匯成我心中不能讓女兒踏足的滾滾洪流。
最要命的是,整個鎮上看病基本都是在只要一個醫師掛牌就能開門診治的診所,怎么診呢?非常簡單,比如侄兒高燒,只量了體溫,39.5度,好,掛水,一天三瓶,掛三天再說。我在旁邊驚訝得說不出話,在我工作的城市,醫生都是先讓孩子驗血,確定是病毒還是細菌,再進行下一步診治,我還有過被醫生轟回家的經歷“孩子發燒有個過程,不要總來醫院,打針不好,吃點布洛芬就行啦!”,而在老家,只量體溫的神醫遍地。
女兒曾經在家感冒,帶去診所,只量了體溫,看了一眼,說“重感冒”,開了三天藥,一天三頓,一頓四種。對,沒有看錯,四種!還包括抗生素“病毒靈”!
我回家喂了半頓的量,觀察半天,沒有好轉,果斷所有藥扔掉,只燉了兩天冰糖雪梨,我自己猛喝,女兒吃母乳,自然好。
現在每次回去,我都是自己備好感冒藥退燒藥,視診所為禁地。
也許會有人痛斥我:你不也是從這里出去的嗎,你有什么資格看不起老家?
都懶得和這種人費口舌,你吃糠長大難道你的孩子也要跟著吃糠還能算是對得起你看得起你?
我努力了那么多年,不是為了我的女兒有朝一日,和我小時候一樣不被重視得不到好的心理引導和教育。
至于看不看得起,總說別人看不起自己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看不起自己的人。
同時,為人所正視的留守之痛,是缺愛。
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社會之痛,從孩子的眼神就可以看出,小小的孩子,就流露出復雜的眼神,飽含了需求卻更多的是怕需求被拒絕的畏懼。
飽含需求是因為長期需求得不到尊重,更別說滿足。
畏懼就更不用解釋了,自古簡單粗暴的教育不就是一罵二打么。
在家逛市集,女兒看到一個飛機,三塊錢,她想買,前面一個跟著奶奶的小男孩也想買,我說寶貝你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今天讓給這個哥哥好不好?然后聽到一聲呵斥:買什么買!買玩具有什么用!
不用想,這聲音來源是那位奶奶,小男孩一步三回頭地被拽走了,回頭的時候流露出的就是熟悉的留守眼神。
低頭看我的小寶貝,已經開始流出奸計得逞的“淫笑”和口水,而即使是買之前,她的眼神也是篤定而自信的,我要你這種篤定和自信。
和留守的大侄女聊天,她已經12歲了,但是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沒我兩歲的女兒多。我說你爸爸快回來了噢?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還有27天。
27天,難道她天天在倒計時?要不她怎么可能回答得這么快這么準確?
令人痛心的孩子,我不要我的女兒也這樣。我寧可她每天在家跟我超高分貝的交流,寧可她橫行霸道,我也要她有安全感。
親愛的婆婆,我感激你的善良,體諒你的辛苦,理解你的郁悶,但是這都不足以讓我犧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你的孫女,是很倔強,但是我要適當保護她這種表達自我意愿的自由,我更要保護她幼小心靈里的陽光。
因為這陽光,如此寶貴,如此讓人向往,不容留守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