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里,“懶”似乎一直是個貶義詞,它代表著“不勤奮”、“不上進”,還可能將“一事無成”。
所以,很多人都羞于做一個會偷懶的人。
女人羞于偷懶,于是任勞任怨的打理家務、照顧孩子,一門心思為家庭付出,不給自己留一點私人空間;公司領導人羞于偷懶,于是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處處操心,每天都繃緊神經,恨不得24小時不休息;員工羞于偷懶,于是加班加點,苦干蠻干,仿佛誰越晚下班誰就對公司的貢獻越大。總之,沒有偷懶便是最大的心安。
可是,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這些無比勤奮的人大多都弄得心力交瘁,不堪重負。
“懶”真的是一個貶義詞嗎?
并購雅虎中國,馬云靠一場“懶文化”演講收買了人心。
阿里巴巴并購雅虎中國后,雅虎的員工不愿意融入阿里巴巴的文化當中。馬云召開了一次和原雅虎中國員工的正式見面會,他在這次會議上發表了后來在網路中廣為流傳的演講。
演講的主題讓人非常意外,作為集團創始人他竟然不鼓勵員工勤奮,反而大肆倡導“懶文化”。
“世界上很多非常聰明并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無法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了錯誤的教育,他們養成了勤勞的惡習?!?/p>
為了讓員工們信服這個理論,他還列舉了許多例子:
比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他懶得記那些復雜的DOS命令,于是就有了微軟。
比如世界上最值錢的品牌可口可樂。他的老板更懶,弄點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賣。但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這種口感奇怪的液體。
還比如世界上最厲害的餐飲企業麥當勞。他的老板懶得學習法國大餐的精美。弄兩片破面包夾塊牛肉就賣,結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個M的標志。
演講過后,雅虎中國的七百多位員工,最終只有三十多人選擇了離開,高層團隊全部留下了。
馬云所舉的例子咋一看是過于表面,但實際上則是深入淺出,所提倡的“懶文化”也不是在教人耍懶,他的重點在于:“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懶方法。
比起勤奮刻苦,他更看重的是思考力和學習的實際意義。
會偷懶的人,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該做的事情。
諸葛亮的個人能力比劉備更強,但是為什么劉備死后,蜀國就日漸衰落?因為諸葛亮不會偷懶且沒有管理能力。
諸葛亮晚年的時候,凡事親力親為,打二十軍棍以上的懲罰措施都要親自盯著。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太小心謹慎了,所以,他不能放手讓他人去做事,唯恐別人做不好。
他不相信別人,不能放手讓別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鍛煉和施展,自然很難出人才。于是后面便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典故。
做企業也是如此,凡事都親力親為,不僅人才得不到善用,最后自己還不得活活累死?
有句話叫“君閑臣忙國必興,君忙臣閑國必衰”,就是說一個團隊要合理地分工。
聰明的人都是會偷懶的人,他們永遠都能抓住重點,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該干的事情。
大包大攬不是勤奮,忙東忙西也不是勤奮,理清重點分清主次,不同崗位各司其職,做事才有效率。高層看謀略,底層看業績,中層看人際,處在管理層,你就必須要學會偷懶,學會授權,而那些不屬于管理層應該關心的事,最好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會偷懶的人,才有時間留給自己思考和成長。
不少人認為勤奮就是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對于創業者來說,似乎都堅信時刻滿血,隨時備戰才是最好的狀態。
但是,WiFi萬能鑰匙的創始人兼CEO陳大年在哈佛創業論壇上就做過一個分享,他的觀點恰恰相反,認為學會如何正確地偷懶才是最重要的。
陳大年的觀點很簡單:太忙碌的人沒有時間思考和學習。
拼命忙綠能夠帶給人肉眼可見的成就感,但是如果放棄了學習時間,也就等于是放棄了讓自己進步的機會。時代是發展的,知識是無盡的,不學習終將對于這個時代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長久的沉浸在忙碌的狀態中,就會越來越失去思考的習慣,做事之前思考的時間會越來越短,然后失敗的概率就會逐步增加。
所以,爭分奪秒地往前趕時,也需要偷點懶,停下來內觀自我、等一等靈魂。
詹卡羅·迪瑪喬就表示:“與自身的情緒和經歷接觸的越多,對于其他人想法的猜測就會越豐富、越準確”。而這不是勤奮就能得到的收獲,整理思緒、深度思考,靜下來,有時比勤奮還重要。
勤奮只是你的態度,找準方法才是出路。
會偷懶的人,過得更幸福。
聰明人都是會偷懶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一個每天忙到焦頭爛額的主婦,是沒有時間與自己對話的,亦不懂得如何傾聽家人內心的聲音,在過渡的忙碌中慢慢的將自己變成一個喋喋不休的黃臉婆。
為什么不試著偷下懶呢?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媽媽就不要插手幫忙,讓孩子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培養他獨立的人格。媽媽越“勤勞”,孩子的獨立性就越差,依賴性就越強。想要他將來展翅翱翔,那就不要傷害他飛翔的能力和欲望。
可以互相分擔的家務妻子就不要一手包攬,兩個人的煙火才是最好的浪漫與情調。會偷懶的女人受寵,太勤勞的女人受累。妻子越“勤勞”,丈夫就越懶惰,越自私。想要他把你寵成公主,那就不要將自己打磨成無所不能的超級主婦。
巧妙的偷懶,給別人多留點發揮的空間,也給自己多留點時間。
會偷懶,并非讓你不勞而獲,而是讓你從戰術上的勤奮轉為戰略上的勤奮,它是一種生存藝術。
懶,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做無意義、浪費時間的事,將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重要的事。
升級認知、洞察趨勢、抓住關鍵、直擊要害,聰明地勤奮,就相當于走了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