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人和人之間真實的差距是存在的,這一點無論是從理論知識還是實踐經驗上,也都是可以見到的。曾經,自己也一度以業內優秀的前輩為楷模,以縮短同他們之間的差距為己任,以爭取實現那些頭頂的光環為目標,不斷地發掘并改進自身的缺陷和短板。如今逐漸意識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道理是對的。
不過即便是沒有實現自己想象當中的“功成名就”般的榮光,可是在實現和追求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更好更完美的自己并從心底里衍生出的淡定和從容,已經融化掉曾經有過的滿滿戾氣,就足夠了。
更何況,在同別人的交往過程中,體會到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著實不太大,更多的是個人機遇和平臺不同而已,外力是最無從控制的因素,所以,有的時候,盡力之后就毋須過分苛責自己。更何況,也曾默默給予過對方無私的幫助,那些心血和付出無疑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
楊小米寫過,“學會沉默有時比學會說話更重要,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思維體系也不一樣,你是不能控制別人想法的,與其這樣,不如學會沉默。這個沉默,并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回歸自己的內心,別人不重要。”
該說話的時候表達清楚,有條不紊,無話可說的時候沉默以對總好過歇斯底里。發現自己沉默的時候越來越多了,這種沉默不同于早些年靦腆內向的性格表現,沉默背后是出奇的平靜。
早上被安排處理上次那個棘手問題的回復,并要形成書面的文字說明。要求不能言辭激烈,但也不能體現出示弱理虧,要求闡述清晰但又不能過度詳談,既不能偏袒又不要自責,并同時要考慮三方的立場…我聽著對方一系列的要求,一瞬間就有種腦子不夠用的感覺,但也沒有多說多問,只是對于幾個明確的關鍵點明確對方的意見之后便保持了沉默,剩下的時間都用在考慮文字和措辭。我一度曾覺得能夠將別人的想法一字不差地呈現到文字層面上,看起來是件簡單的事,但其實著實需要費一番功夫。
我有過很多很多次情緒失控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想象自己當時的樣子感覺好陌生。我承認,人在憤懣至極的失控狀態下,所說所想大都不是自己的本意,或者說已經不能夠將自己的本意理智地表達完整,當整個人都淪陷在糟糕的情緒里的時候,誰也救不了自己。
我沒有驚嘆于詩隆婚禮的奢華夢幻,也不感慨包機空運鮮花堆砌的花海,而只是翻看兩人的合影。有網友說,看過那么多明星的婚禮,不知道為什么覺得這一對格外幸福。
幸福不幸福看彼此的眼神就一目了然,不管是出席頒獎典禮還是拍攝MV,不管是婚紗照中還是婚禮現場,吳奇隆幾乎都在牽著劉詩詩的手,每每四目相對,都是甜甜的微笑。一份感情是否滋養融洽,幸福感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擋也擋不住。
吳奇隆在婚禮上說:“以前我不止一次地埋怨過老天,以前覺得老天對我不公平,讓我經歷很多奇怪的磨難、不開心的事情,現在我也明白為什么,因為他把最好的留給我…”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吳奇隆,16歲起出道,為替父還債,曾經每天工作長達20個小時,星途坎坷,感情經歷更是不順。
上天對他的垂愛的確是晚了一些,直至2011年憑借《步步驚心》人氣爆棚,而后又與劉詩詩相戀,多年來動蕩疲憊的心終于覓得良人和歸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應該相信,所有的機緣巧合其實都“蓄謀已久”,晚到總比沒到好。
人活于世,總是會有自己想要的。無論是金錢、愛情還是事業,總是會有讓你存活于世的追求。對于我自己而言,現在只是想要好好地活著,健康地活著,這恐怕是最低的生活目標但恐怕也是最重要的生活目標了。
我愿意看到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美好,不管是事業也好,愛情也好,我會羨慕,但不自怨自艾。上天給予每個人的東西都是不同的,別人有的,你沒有,很正常,不必覺得艷羨,也不必覺得沮喪和委屈。更多的時候,對一切事都不抱幻想,也不指望任何人,無欲則剛才會獲得平靜。
李安的《飲食男女》里面有句臺詞,“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生活給了你什么,就憑最好的那個走下去。我們無法在考慮周全甚至在預知最后的結局的前提下從而確保每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無論當初的決定現在看來是錯還是對,都不要自責也不能責怪旁人,除了接受只有接受現實。秋微曾寫過,“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
羅曼羅蘭說,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以我自己目前的處境和眼界,我不夠說已經認清生活的真相,只能說認清了自己無能為力的那一面,一直想要的,生活給不了你,但卻還得繼續下去,那么,就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給自己。
嗯,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