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的青春,我們總是有著各種的歡聲笑語和無限愁緒。年輕的孩子們,還沒有堅強到可以面對一切。在本該嬉笑打鬧、無憂無慮的歲月里,究竟有多少孩子在經歷著內心的折磨?我們無從得知。
東野圭吾說:我就是想創作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的推理故事,一個出人意料的殺人動機。嗯,他做到了。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不得不說,《放學后》在緊緊抓著讀者的心上下翻騰,卻又在最終給了我們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
人在什么時候會恨從心起?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可當殺人者變成孩子呢?那本應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快樂的女孩們?究竟是什么,折磨了她們的心性,摧毀了她們的意志?對她們來說,最重要的終究不像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也許是權力、金錢、財富、美色、欲望,而年輕的孩子們,她們最重要的,是純粹、真實、美好的事物,比如友情、愛情,甚至自己姣好的容顏、玲瓏的身材,又或者,僅僅是學業有成吧。
而人性的荒涼與黑暗,卻給了孩子們青春的憂愁和痛苦。沒有成年人的幫助,她們究竟可以想出如何周密的辦法來為自己、為好友復仇?成年人,你在用你的殘忍激發這些孩子的血腥么?我不忍再想。
《放學后》的結尾并未真正抓捕殺人的女孩們,也許,從作者的角度也是會不忍的吧?我們不能藐視法律的尊嚴,可是法外仍有真情,有誰愿意看到孩子們在被摧毀的美好和純粹時,恣意蔓延的恨意呢?
太多次想問自己,為什么東野圭吾的小說會如此深入我心?合上書想想,可能是每一個東野小說主人公的情感交織吧。
愿,青春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