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信仰

[摘要]“生生之謂易”,這就是中國人的終極信仰。對于中國人來說,上承祖先,下啟子孫,個人的生命,不過是無始無終之生命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或者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己。

常有人哀嘆中國人缺乏信仰,這是以西方人的標準來看中國人,西方人奉行一神教,于是他們覺得中國人好奇怪,沒有像他們一樣對一個唯一的至上的神靈頂禮膜拜,中國人是見廟就燒香,見神就磕頭,到底信的是誰呢?也太缺乏虔誠精神了。因此,中國人實在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

但是,以中國人的眼光來看,西方人的信仰不是帶有某種邪幻的色彩嗎?你看《舊約圣經》,滿紙都是怪力亂神,而且不信上帝,就是異教徒,就會被打入火獄,永生受苦。摩西帶領猶太人出了埃及,進入今天的以色列地區,宣稱這塊地是上帝賜給猶太人的,告訴猶太人,把這塊地的人全殺了,一個不留,除非處女。并且說上帝保佑你們,一定得勝。當年西班牙人進入南美洲,送了一本《圣經》給當地印第安人國王,印第安人不知這是什么東西,隨手一扔。不得了了,竟敢污辱我們的上帝。于是,西班牙人對當地土著印第安人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幾乎造成了南美印第安人的滅絕。這么殘暴,以上帝的名義進行,在中國人看來,實在難以接受。

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耶穌對猶太教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一個新的宗教—基督教。基督教講和平、講愛,但耶穌并沒有改變一神教的性質,它依然據有強烈的排他性。

中國人沒有西方人一神教的傳統,反而是好事。中國人不會因為對經典的解釋不同而大打出手,甚至刀槍相向,中國人也不會以宗教的名義,四面擴張,殘酷掠奪,中國人是一個和平安靜的民族,這與中國人的信仰有莫大的關系。

中國人的信仰是儒、釋、道,再加上祖先崇拜。

先說儒家,儒家講良心,良心就是信仰。如果你講良心,才是人,如果不講良心,禽獸不如。因此,儒家的信仰是在心里面,你不必寄望于某個神靈,你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生命的意義在于成人,成人的關鍵就是講良心。所以,建立在儒家信仰上的人,他非常的剛健,非常的有責任精神,非常的有志向,因為他知道,成人還是淪為禽獸完全在于自己,不能依賴別人,也不能依賴神靈。

儒家的另一個特質在于,雖然成人在我,但我是否成人必須得到大家的評判,歷史的評判,只要是多數人認可我,歷史認可我,我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圖片來自網絡

西方人把超越的世界定在天堂,而儒家不需要,儒家的超越世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人的心里面。這里的心,既包括我心,亦包括他心,王陽明說:“我心光明,亦復何言。”我心光明,一是我心之光明也,二是我心之光明映照他心,他心亦受感染也。

儒家在現實中的超越境界確實鼓舞了大量的讀書人,但儒家自我做主的精神對于一般低層民眾而言,有巨大的困難,因為教育的缺乏,能力的欠缺以及困難的環境,他們沒辦法靠自我走出困境,他們寧愿相信一個超自然力量的解救。因此,儒家是精英主義的,不是群眾性的宗教。

再談談道家和道教。道家是哲學,道家對紛繁的世界表示懷疑,萬物生生滅滅,它們的背后是不是有個不變的絕對的存在?道家認為是有的,那就是道,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和最終的歸宿。這一點似乎和宗教很象,因為宗教背后就有一個永恒存在的絕對的主宰的神。但道不象上帝之類的神靈,神靈是干涉人類,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志,但道不同,它是無為,也就是任萬物自為。神靈之所以干涉人類,是因為人有原罪,或人性丑惡,行為丑陋,不干涉不足以蕩滌人類的靈魂。道采取不干涉主義,背后隱藏著一個假設:人是善的,惡不過是后天的人為,因此,善就可以定義為原始狀態下的人類的生活就是善。但這種善并非原本就有善之名,它本來是無名的,不過人為的惡出現之后,做為對照,才有善之名。

網絡來自圖片

從上面的簡單介紹可知,道家崇善的是一種簡單的、樸素的、近似原始的生活,這種生活才是符合道的生活,現代哲人所說“詩意的棲居”,其靈感來源當是道家。

但道教不一樣,道家追求的是盡量符合道的生活,虛靜無為,清心寡欲,而道教追求的是與道一樣,長生不老,因此,道教人物醉心于煉丹,煉外丹不足,還煉內丹,煉來煉去,長生不老了嗎?令人大可懷疑。

基督教告訴你,你信仰上帝,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將來末日來臨,上帝會揀選你上天堂。上不上天堂是來世的事,反正老百姓也看不見,也無法揭穿,因為未來的事,誰知道究竟會怎么樣呢?也許會如教士所說的吧!但道教這輩子就要成仙,兩千年過來了,估計沒哪個人能親眼所見有誰成仙了,因此,道教的信仰,就不那么能吸引民眾,只是一小部分深信的人,或不大喜歡熱鬧,喜歡離群索居的人的最終的精神家園了。

儒家是精英分子的興奮劑,道家是少數人理解的高妙玄思,而道教是隱居者的家園,那么,中國的普羅大眾,靠什么信仰寄居心靈?有兩個,佛教和祖先崇拜。

圖片來自網絡

先談談佛教,佛教在釋迦牟尼創始的時候,主要講的是個人解脫的宗教。佛陀說,諸行無常,諸受皆苦,苦的來源是緣起,因此,滅苦就要滅緣,方法就是諸法無我。這樣的一種尋求解脫的理論需要大量的時間去修行,而且這樣的修行連家庭都顧不上,這對于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毫無吸引力,因此,佛教的至高妙義永遠屬于少數者。真正進入中國人心的,是因緣果報思想。但恰恰相反,中國人相信因果報應,并不是象佛教創始人所說的那樣,為了避免投胎轉世,避免反復在人間或者其它的地方受苦,應息緣。而是中國人覺得,積德行善有好報,挺好啊,而且報應主要在來世,這對悲慘的中國低層百姓來說,無疑在絕望中找到了一絲光明。因此,佛教在戰亂紛飛的南北朝時代勢如破竹,發展成為了中國低層百姓的主要信仰之一。可以說,佛教解決了中國普通群眾對來生的盼望。

非常有趣的是,儒、道、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都漸漸偏離了創始人的思想。

孔子創辦的儒家,其宗旨是喚醒上層人士,為低層民眾的福祉盡心盡力,但后世的儒家,卻把儒家的思想弄成混飯吃的工具。老子開創的道家,其宗旨是勸誡統治者,無為而治,讓百姓自力自為,但后世的道教,卻醉心于煉丹修仙去了。釋迦牟尼開創的佛教,其宗旨是尋求個人的絕對解脫,但后世的佛教徒,卻企求著來世的福報。怪不得明朝有一個狂人鄭板橋,公開的說:“儒生是孔子的叛徒,道士是老子的叛徒,佛弟子是釋迦牟尼的叛徒。”

但幾千年來,不管世界怎么變,有一個信仰中國人始終沒變,就是對祖先的崇拜。

當年殷王武丁要遷都,貴族們都不同意。武丁召集大家開會,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我的祖先告訴你們的祖先,一定要遷都。”這個祖先真管用,我的祖先管著你們的祖先,你們一定要服從我的命令。

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每個人都會成為祖先,你這個祖先做人怎么樣,會影響到你的子孫后代。上承祖先,下啟子孫,說明什么?中國人的祖先崇拜里隱含著一個假設:生命是一條長河,從祖先流到我這里,再由我這里無窮無盡的流淌下去。我不過是這個生命長河里的一個碼頭,一個中轉站而已,或者說,是無始無終的生命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而己。這才是中國人的最根本的信仰,生命生生不息,我有責任把來自祖先的生命之火世代傳承下去。

圖片來自網絡

儒家、道家都繼承了這種宗教觀,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孔子把此種宗教觀發揮光大,他的眼光已經不再是某家某姓的傳承,而是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道家把這種宗教觀放到整個宇宙當中來考察,他認為人類只有符合自然的生活,也就是符合道的生活,人類才可能生生不息,“深根固柢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也。根者,柢者,道也,死而不亡者,合道也。

佛教息緣,不入六道輪回的學說,從本質上而言,是與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格格不入的,因此,它進入中國之后必須改變,變得符合中國人最根本的信仰,如此,它才有生命力。因此,中國化了的《六祖壇經》,大談孝道。禪宗為什么在中國如此流行,因為它與中國文化的結合最為成功。

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那是不了解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來自于最原始的,最根本的,最樸素的那個生命的本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