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數學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樂趣,便是去固定的便當店買午餐,只為看一眼在便當店做事的鄰居靖子。
靖子與女兒相依為命,失手殺了前來糾纏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設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終只能在外圍敲敲打打,根本無法與案子沾邊。石神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法?
石神這個人很特別也很孤獨甚至孤僻,他多年來浸淫在數學研究中,而不知人間煙火,在他絕望時,靖子突然出現了,他不僅放棄了自殺,而且多年沉寂的心如枯木逢春,起了層層漣漪。他一廂情愿地去愛了,為了保護靖子母女,他為她們頂包,并殺害無辜的游民引開警察的注意力。事情敗露后,他又去自首,可卻無力回天了。
他瘋狂地愛著靖子,但這樣的愛太沉重,讓人想起米蘭.昆德拉的輕與重之思考。而靖子很單純,她根本承受不起石神這樣厚重的愛。
在旁人看來,這樣的愛和付出義無反顧但不值得,可對于當事人而言,他品味到了愛情的滋味,他懂得了什么是愛,哪怕是悲凄無奈的,也心甘情愿,因為他覺得他的生命獲得了能量和成長。一個人是否成長,通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今天的活著是否比昨天有意義、有價值、不一樣。
因而從這個角度理解石神,感覺他救母女不如說是為了發現自我的價值,實現自我的價值。而這種救贖是通過他的數學天賦來實現的,因為神話終究是要落地開花的。
本書涉及到英雄救美的原型、自我救贖的原型,他救靖子一面是因為愛情一面是因為自己的研究,不是單純地喜歡而去救。這個與中國傳統的肝膽相照不一樣,帶著一股日本武士的味道。
但很悲催的是靖子并不懂他,也不愛他。
愛太厚重,太深,對另一個人是負擔是害怕,在靖子心里則是控制,她無力承擔,更難以理解石神。日本人比較注重隱私和界限,石神的愛已經越界了,靖子覺得不可理喻,會有一個人這樣愛著她們。
為什么石神會愛上靖子呢?因為石神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個只有數學的世界,他活得很純粹,沒有經過男女之愛,然后靖子住到了隔壁,上門去拜訪他,他的人性被喚醒,之前他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精神世界只有湯川能進去,其余的人進入不了,他的愛來得突然而又激烈,但那么克制,可是他在數學和邏輯方面又很厲害,能玩弄警察于股掌。
靖子會特別害怕這樣一個人,面無表情卻又情感熱烈。從常人角度而言,我們很理解靖子,因為面對天才和神一般的人物時,的確會很害怕,怕被控制。
為了靖子,原以為石神只是頂包,沒曾想還殺了另一個無辜的游民。一個人要有多愛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極端而又殘忍的事情?這樣的愛,太可怕了!有幾個人會接受和喜歡?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靖子才是真正的被綁架者,這個女人真不幸!前夫是個惡魔,沒想到愛她的隔壁鄰居還是個頂級天才殺手!可是還要對此接受和理解。多悲催和無奈!
石神的雙面性,一面對愛的人——激起自我覺醒、投射了自我意識的靖子拼死保護,一面又對無辜游民痛下殺手,焚尸碎尸,這得有多強大心理的女人才能接受這樣的愛?所以,小說最后,靖子雖然被震撼了、感動了,但這不是愛。得知真相的她是不可能愛上他的。石神的一切救贖和愛都是以毀滅為旨歸的,這樣的愛可以不從道德層面去評判,但誰又敢與之共舞?
作為讀者能理解,卻無法接受!小說是否在暗示日本這個國家的命運?石神是否暗寓日本,為了保護自己的子民和地盤而不惜殺害無辜,不惜違背國民的意愿,最后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迫不得已投降。日本人的靈魂何去何從?是否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也許這種理解片面了,石神在靖子危難之際出手相救,本身面對的就是一手差牌,如何逆轉?但只能以這種方式去救了嗎?如果換一種方式呢?陪靖子去自首呢?怎么樣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愛?對方最需要的愛?
在筆者看來,真正的愛是我要保護你并盡全力減少對你的傷害,是方方面面權衡利弊的結果。石神失算了,他之所以會失算,是因為他活得太純粹而又狹獈。
這種純粹與他的閱歷和愛好有關,一個人長期浸淫在某個領域會導致視野和境界的純粹,但也會帶來狹獈。
所以他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毀滅,不是毀別人就是毀自己,最后必毀了愛的人。雖然這不是他愿意的,也不是他想要的局面。
該小說同時獲得直木獎和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同時摘得“這本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說Top 10”、“周刊文藝推理小說Top 10”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
作者寫這本小說沒有任何寓意嗎?僅僅只是一本推理小說?也許他想讓人思考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吧!什么樣的救贖才是真正的救贖吧!石神的悲劇中似暗含著日本文化中的某個基因——愛走極端。日本人有自殺情結,他們的書中總是有選擇自殺的人。為什么?
東野圭吾的書,筆者是第一次讀,其實聽這個作家的名字很久了,就是沒有找到要讀他書的機會,有時候,讀一個人的書,也是要看機緣的。要么是因為手頭有事,要么在讀別的書,要么就是提不起讀某個人的書的興趣。譬如,陳忠實的書,筆者至今都沒讀過,知道《白鹿原》寫得好,但就是沒有找到一個契機去讀。其實,潛意識里還是覺得與這個作家之間是有隔的。
這次,讀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開始也沒上心,而且也聽不進去,直到前幾天早起聽讀時才進到書里去,然后把文字對著看了一遍,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和想法。
筆者覺得這本書寫的是一個人的愛情,即石神的暗戀,他對靖子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可是靖子對他是沒有這種感情的。所謂愛情,應該是兩情相悅,琴瑟共鳴。實際上,小說里展示的是他的愛,而非兩個人之間的。
到最后,靖子可能被感動了,進而對之生出一種情愫,但和她與工藤之間的感情還是有區別的。東野圭吾寫這部小說,有的地方下筆重,有的地方下筆輕,形成了一種層次感,感情與感情之間互為映照,性格也互為映照,他的文字很耐讀。
比如,他寫靖子因反抗和保護美里勒殺富堅那一段,非常逼真傳神,他形容靖子用盡全身力氣,用了一個詞“灌注”,就是將所有力氣“灌注”到雙手,通過這一個詞,我們可以想見場面的激烈和悲壯、無奈和痛苦。當然,這個也很可能是翻譯的功勞,一本外國書,到我們這要好讀,又能將作者原意表達貼切,離不開翻譯的高水平。這個細節寫得真好!
還有一處,是心理描寫。就是靖子給石神打電話,末了,快要掛斷時,靖子說感謝石神的話,會一輩子感恩戴德,這時候東野圭吾是這么寫的:“她最后那句話,令他全身熱血沸騰,連腋下都出汗了,滾燙的雙頰被冷風一吹,格外舒服。”下筆非常節制,但是卻把這個孤獨的男人突然的幸福感和被需要的成就感寫出來了。不知道大家讀的時候是否注意到,石神這時候是很幸福的。就像個小男生一樣。
看到此,筆者對東野圭吾就有了一種好奇,這個人怎么能寫得這么節制但又這么貼切,熱血沸騰,連腋下都出汗了,這都是細節描寫。功力真的非一般!如果是我們來寫會怎樣寫呢?
此外,石神與湯川之間的友誼也是本書一大亮點,他們之間的惺惺相惜令人感動不已。筆者覺得湯川是真正懂他的人。個人認為他與湯川的較量描寫得也非常精彩。
結合之前讀到的日本小說,筆者有個不成熟的感悟,日本人寫小說,小說彌漫的氣息和散發的味道是悲傷而又雋永的,美但不會是那種熱鬧的美,他們是出不了《紅樓夢》這樣的小說的,也出不了《三國演義》、《西游記》和《水滸傳》,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中國的四大名著雖然大部分是悲劇,但都是熱熱鬧鬧的悲劇,不是日本小說散發的那種清冷、陰冷的美。
2015年年底,筆者因公去日本出差,去了一周。當時日本給我的感受就是,城市干凈、鄉村干凈,但是是一種清冷的美。當然,下班后的酒吧和餐廳除外,因為日本人下班以后會和同事去喝酒,那時候是熱鬧的。但平常所見,真的是陰冷、清冷的美。就感覺這個國家很好,但是有一股陰氣,總讓人感覺陽氣不足。遇到的日本人也多是清癯寂然的面容。可能是筆者一直生活在國內,這種到處都是人,不論城市還是鄉村,永遠不會碰不到人的國家,而且中國人說話也是很熱情很好客的,日本人與中國人不一樣,他們是節制的、注重禮節的、有一種壓抑的謙卑。
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中國正處于上升期,蓬勃發展期,所以到處都洋溢著一股熱騰騰的氣息;但日本已過了高速發展的時期了,所以你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他們的高速公路,看不到那種車水馬龍或車子來來往往跑過不停的景象,而我們在上海的任意一個區,白天你都能看到高速路上、立交橋上車流不斷,筆者認為這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繁榮的一個指標。這可能也是日本給我清冷感覺的原因吧。
回到小說,我們來看《情人》,杜拉斯寫的,這本小說就有很濃厚的氣息,越南的味道,是那種悶熱厚重的氣息,杜拉斯寫這本書,寫出了歷史感,是在兩個人的愛情中,穿插了家庭和越南當地的發展。《情人》寫的是情人,但已經超越了情人,它更是越南和那個時代的印記。就是不管過了幾千年,再讀這本書,它的氣息都是非常濃厚的,就像一個煙鬼,走到你面前,煙味很濃很重,但是很有味道。
而日本的小說,似乎很難從中找到這么濃厚氣息的書,哪怕是寫日本的風土民情,它透露出的氣息仍然是陰冷、凄美,既有日本的櫻花與茶道糅合起來散發的味道,又有日本武士不畏艱險,孤注一擲的絕望和壓抑。也許這就是每個國家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潛移默化出來的。
自殺是日本小說和怪談實錄以及電影中繞不開的主題,大家不妨留心一下,幾乎每本書都會有一兩個選擇自殺或自殺未遂的人。中國人不一樣,好死不如賴活,骨子里有種韌性,不會輕易放棄生命。這與中國人推崇中庸之道息息相關。
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也有自殺。石神因為多年研究數學無法突破,選擇自殺,正自殺時,靖子母女來了,石神覺醒,他有被救贖了的感覺。所以,才有那句經典的名言:“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個人”。
靖子無意中扮演了救贖的角色。
我們再看渡邊淳一的小說《失樂園》,也是離不開自殺的主題。男女主人公最后雙雙殉情。
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自始至終都彌漫著自殺的陰影。你看它的簡介:
這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后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后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并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后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自殺情結與救贖原型是相依相偎的,這樣的書又怎么不會散發陰冷、清冷的美和壓抑的氣息?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也是對這一主題的思考和探討。
日本人的靈魂何去何從?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救贖?!
這也許是本書在愛情之外生發出的更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