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難忘的1982年1月2日

原文由ZHANGLVSHAN發表于故園懷舊論壇

1981年7月,結束了兩年的師范學習,我被分配到北京密云高嶺學區芹菜嶺小學任教。

1982年1月1日,我的二哥結婚。本應1號晚上,坐公共汽車,返回100里以外的學校上班。

那個年月,生活還比較艱苦,看著從宴席上抄下的菜飯,媽媽對我說,在家再吃兩頓,明天坐早車,也不晚。那時,有一趟6點40從密云到不老屯的班車,大約8點左右到高嶺東茶棚站,車站離學校所在地新東關村,不足200米。想了想,媽媽的話,也有道理,我便留了下來。

頭天晚上還滿天星星,2號早上5點半,媽媽起來熱飯,發現漫天大雪,地下一片雪白,積雪已近尺。要是往天,四弟和我,吃完飯,6點前,要出發,6點半,到二小前的班車站,然后他再把自行車騎回來。

這時,水塔上的高音喇叭的聲音,劃破了黎明前的寂靜,“社員同志們:由于下雪,今明兩天班車暫停。”
怎么辦?一百多里外,還有24個小學孩子等我上課,而且,再過不到兩周就要期末考試了。

突然,我想起,村北11里外的沙通(北京昌平沙河-內蒙古通遼)鐵路有個西沙地火車站。那里上午8點,有一趟火車,可以到離學校20里的兵馬營,那時自行車可以辦理托運。

我毫不猶豫地騎上自行車,奔向火車站。路很不好走,有車轍,能騎,但由于光滑,栽了不少跟頭。有的地方,騎不了,干脆就推著走。

離車站還有1里時,已望見鐵路和那座小站,心里那份喜悅真難以言表。這時對面過來一個40多歲,挺文靜的騎車男子,向我喊道:“小伙子,趕火車嗎?別去了,改點了,我眼睜睜看著火車從我眼皮子底下開走了,就是沒坐上。轉頭回去吧!”

邊走邊聊,才知道他是離我們學校20多里外的不老屯中學的總務主任,姓王。他是下來串親戚,被大雪截住了,也想趕火車,回學校。如坐上火車,下了兵馬營火車站,離學校也就幾里地。火車改點,使我們的計劃都落空了。

王老師對我說,他熟悉從密云水庫里回庫北的路,比起走公路近了不少。但路不好走,有時要在冰上走。他問我是否愿意跟他同行。我年輕力壯,又有那邊等我上課的孩子,就毫不猶豫地跟著他急速前行。

從西沙地到密云水庫還有20多里的路程。我們從水庫主壩東邊的副壩往東北走,不是山路,就是走在覆蓋大雪的冰面。一路推著車走,深一腳,淺一腳。中途,渴了,在水庫里的小山上,有幾戶人家,我們要了點水喝。車圈上結了冰,掛上雪,被擠在托泥板里,推不動,找來樹枝捅一捅,把自行車,提起來摔一摔,接著走。到了掌燈時分,遠遠隱約可見水庫北岸的國家天文臺的大天線。王主任特高興,誠懇地留我去不老屯中學住一宿。我說:“不了,謝謝您!今兒早晚到家。”

和王老師分別后,往東沿著環庫公路還要走20多里。這段路三分之二是上下坡。路被壓得溜光。那時,天黑以后,幾乎沒有車。中途,栽了不止20個大跟頭。

快8點了,我終于到學校了。掐指一算整整12個小時,也真斜,可能是心里有火,走了100里地,除了中途喝了幾口水,一點也不覺得餓!

簡陋的宿舍內,爐子滅了已3天,臉盆里的水早已凍成了冰。我,生火,燒水,熥飯,以解決自己基本問題。凍得鐺鐺的三個饅頭和一飯盒扣肉,上屜20分鐘后,又飄來誘人的香味。老年古語,餓了糠菜香,何況饑腸轆轆的我面對如此好的美餐!兩大茶杯釅茶,三兩二鍋頭,三個大饅頭,一鋁飯盒扣肉,不到一刻鐘,全被我送入肚里。酒足飯飽,沒刷家伙,封好爐子,拉開被子,倒頭便睡。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坎上的教室已有值日學生來生火。那竄起來的火苗,在晨曦的映襯下,發出噼啪的響聲,令人心曠神怡。陸續,學生三三兩兩來了,帶來了微笑和問候。校長告訴我,那天,我不在校,學生表現得特別好。掃雪,做卷子,在班長的帶動下井井有條,就像我在一樣。

36年,不知不覺過去了了!與我趟了一天雪的王老師,你可安好!我那24位孩子,你們都已當爺爺奶奶了吧!你們可能已把我忘記,可你們一直在我心里,包括你們孩時模樣,在教室坐的位置,包括個別家長的姓名。還有我們摘酸棗,賞杏花,看小魚,撈蝦米的情節,時常歷歷在目。

那年全鄉四年級30多個教學班 。 寒假考試 , 我班, 數學進了前六。暑假考試,語數雙雙進了前六,而且,付海燕同學寫的《我家的美人蕉》是全鄉唯一的一篇滿分作文。

那年,作為實習教師,我基本工資34.5元。那年,開始有班主任費,滿額25人,每月8元。我因東茶棚一位姓董的學生沒報到,班主任費只掙4元。那年每月有2元交通補助。一月共40.5元。

我無意把自己描寫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只是告訴大家,由于我慮事不周,為自己的兩頓飯,付出了12小時,行程百余里,摔了幾十個大跟頭的代價。同時要感謝今生有緣與我趟了一天雪,帶我前行的王老師和24個懂事的孩子。還要感謝我的老母親,上了班,她就告訴我:官身不由己,干啥吆喝啥!

附錄:

1981年密云高嶺學區芹菜嶺小學 校長:王素君
四年級一班(24人)

芹菜嶺(6人)男:付東升  付保文
          女:付海燕(班長)  付秀紅   李玉奇   馮麗君

新東關(9人)男:王宗勇  許振斌  張寶軍   張建華    蘭立中
          女:國秀紅  翟艷紅  許書俠   李某艷

東茶棚(7人)男:丁光明  丁廣成  王家文
          女:丁華豐  王雪梅  王秀華  王海波

西茶棚(2人)男:趙東春 
          女:張小平

寫于2017年.12月9日(多年不提筆,詞不達意,流水賬一篇,見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