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法則,也就是在人際關系中,我們看待別人的是透過我們大腦中的濾鏡,去看待別人的,也就說我們是怎樣的人,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別人。
那是什么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呢?
原因肯定很多啊,但是其中有五個因素是最重要的:
第一個呢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呢是有好有壞的,有的人出生的時候已經有了某些優秀的品質和特性,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的,但是也會有一些你不喜歡的,你只能學習適應它,當然在《切換思維轉換人生》這本書里面呢,它甚至說你的思維的改變,能夠影響你的基因表達,每個人身上確實都有一些天生的因素,但是呢它只是決定人生的一部分。
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自我形象,所謂的自我形象就是一個人,你對自身的能力,對自己的外表、性格、個性、你的認知和感覺是怎樣的?
另外呢你認為自己有沒有價值,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自我感覺,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做的事情有自豪感,或者有價值感的時候,他的自我形象也會更好,所以我發現了我們很多書友,通過去建立讀書社群,通過積極的影響更多的人改變,會得到很多積極的反饋,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覺得自己越來越有價值,對周圍的人。
因為人就像水一樣,能夠找到自己的水平層次,一個有著負面自我形象的人,他總會假想有糟糕的事情發生,會破壞關系,并且發現別人也是負面的,而一個人擁有積極的,自信的自我形象的人呢,他就會期望著有好事情發生,所以有的人做事情總懷疑他跟自我形象也有關系,而擁有積極正確自我形象的人為什么更容易成功呢?
就是因為,你更容易吸引其他的成功者,并且能夠看到別人的成功潛力,布蘭登曾經說過,和那些自我認知水平相當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感覺最舒服自在,最有在家的感覺,生活中有的人感到孤獨呢,就是因為你周圍的人認知水平跟你,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很多的社群合伙人呢,雖然說,都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在一起的時候呢聊的很high,而且一起拍照啊,一起玩的也很high,這是因為大家的認知水平是相當的,彼此能懂對方,每個人說什么話,能夠在大家的心里產生共鳴。
所以呢大家在一起就感覺到非常的享受。
有這樣一個故事啊,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呢,他有一天在街上散步,一個小女孩呢加入他的行列,當小女孩轉身要回家的時候,這位著名的大法官就說,如果你媽媽問你去哪兒了,你就告訴她和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散步去了,好啊!
小女孩自信的說,那如果你的家人問你干什么去了,你就告訴他們剛和瑪麗·蘇珊娜·布朗散步去了,這就是積極的自我形象,你會發現孩子的時候啊,都是自信的,如果我們的家長不自信的話,我們慢慢會教會孩子自卑。
很多的父母的把教育孩子的重點放在孩子參加各類的學習班,學各種技能技巧,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刻意的去學習成長,去提升自我形象,我們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影響。
決定我們是怎樣人的第三個因素就是生活經驗,從前的村民們告訴年少的羊倌兒,如果看到狼的就大喊狼,我們就會帶著獵槍和獵叉趕過來。
有一天呢小羊倌正在放羊,看到遠處有只獅子,他就喊獅子,獅子,但沒一個人來,獅子吃掉了好幾只羊,小羊倌兒的氣的發瘋了,我喊的時候你們為什么不來呢?
他問村民們。
我們這個地方沒有獅子,村民回答你留心獅子就行了,小羊倌兒的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人們只會對他愿意相信的東西作出反應,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經驗。
也就是說我們經歷的每件事,塑造了今天的你,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在選擇,過去的人生經歷,特別我們孩子的時代,但是我們可以面對現在的生活作出選擇,你可以選擇另一半,選擇職業,選擇到什么地方去度假,選擇是否鍛煉身體,選擇去學習什么,我們都沒有辦法抹去過去的經歷,但是可以重整旗鼓塑造全新的自我。
第四個影響我們是誰的因素?
就是心態和選擇,人們可以有同樣的經歷,但是呢會有完全不同的心態,所以呢對過去的經驗持有的心態,比過去的經歷更重要,有的人呢因為糟糕的經歷,反而積極奮進,最后成就自己,也有的人呢可能因為同樣的糟糕經歷把自己摧毀了。
所以呢心態在人生中啊應該是第二位的決定因素系,信念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成敗的要素不是出身、境域、你現在的狀況或者銀行存款,而是心態。
第五個影響我們是誰的關鍵因素?
是朋友,你最親近的人,特別是你的另一半兒,會塑造你的人格,你發現本來是非常乖巧善良的孩子,如果他總是和惹是生非的朋友在一起,不久呢,他就開始有問題了,或者呢你會發現一個成年人呢在一個積極的環境,哪怕是一個積極的社群里,他受到積極的影響,拓展了心智,不斷的被激勵,然后呢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哈里瓊斯說呢今天的你和五年以后的你,差別在于你和誰在一起,讀什么書。
當我們理解了透鏡法則,我們就知道,有一個不可逃避的事實是你是怎樣的人才決定了你如何看待別人,如果你不喜歡別人,或者你看一個人很來氣,正說明了你是怎樣的人,以及你看待別人的眼光。
問題呢極有可能出在你的觀點上,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呢,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不要總盯著別人的不足,我們自己才是問題的所在,當我們自己改變了,成為自己所期望成為的人,我們就為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他人,然后呢我們會發現我們所有的人際關系互動也會煥然一新,我們的周圍的人也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