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遇到共患難的人,相互鼓勵著為夢想而堅持,已然是十分幸運的事。文學作品中往往又傳遞出人們希望這樣的兩個人最終能夠同富貴的美好愿景。
然而,“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結局,在 La La Land 中,竟然是以主人公的美好幻想這一形式呈現。電影中的人物也沒能逃過骨感現實的魔爪,導演將現實和夢幻同時搬上熒幕,在影片的最后,提供了想象中“假如回到那時”之后的另一種可能性。
如果一切重來,如果Sebastian在Mia迎面走來時與她相擁而吻,如果他們不再缺席彼此的每一個重要瞬間,如果他們沒有分離而是結婚生子……那么,這想象中的每一個“如果”,帶來的真的會是幻想中那些美好的“那么”嗎?
“假如回到那時”,迎接他們的,誠然不只有幻想中如此美好的這一種可能性。而其他的種種可能,無疑都是千千萬種殘缺和遺憾的組合。
但是我們還有夢呢,我們會告訴自己,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我們收獲了名利,還擁抱著愛情;追求著自己的夢想,與此同時成全著對方。
當夢想中的一切是那么遙不可及時,ta曾經出現在自己無數關于未來的幻想中。然而當自己真正成為夢想中的自己時,卻發現ta的角色已經由另一個人來扮演。
但是“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啊!或許我以后的日子里再不會有你的出席,但是,你曾經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印跡不正在影響著我未來的每一分每一秒嗎?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自己走過生命中的某一段時光,如果ta在錯的時間出現,便不會是那個對的人。
所以那些感嘆“相見恨晚”的人倘若真的“有幸”提早相識,未必真的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體驗;而那些曾經以為會陪自己走到最后,卻終究只能留在記憶中的人,也許本就只該屬于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