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最是八卦的,媳婦聽多了,不滿的說:你們開口閉口就是那幾個人,他們就那么多值得你們嚼舌根的嗎?
我不敢反駁,想想,的確,我們談論的話題,好像總是固定的幾個人,也感覺仿佛只有這幾個人,我才能看到他心里和背后的事情,其他人,有些我們高攀不起,也不想去攀,有些,沒必要去打交道,自然更沒必要背后替他操心,談論誰,無非都是在不拿他工資的情況下,幫他做軍師!
圈子就是如此,圈起來的,都是半斤八兩的主,誰肥誰瘦,個個心知肚明,皇家園林里肯定不允許長出狗尾巴草!
媳婦跟我抱怨:現在孩子從小就因為爹媽,被劃分了三六九等,比如,深戶有房社保齊全的,優先上最好的學校,非深戶無房的,孩子能上的就是最差的民辦學校了,這不是說民辦學校教育的有多差,而是大環境,用標題來說,圈子!圈子已經被劃分了!
或者說,同樣的種子,因為出身的問題,已經被劃分到不同的土壤里去了!
草根逆襲,之所以被關注,被津津樂道,只因為他只是個例,就像我們被號召學習雷鋒,因為雷鋒只有一個一樣,被劃分到底層圈子里的孩子,想和優等班學生一樣,幾乎成了天方夜譚!
沒辦法,我們改變不了自身狀況,潛在也影響到了下一代,農民工的孩子,還只能與農民工的孩子為伍,將來,他們的朋友圈,也幾乎定了型;
我其實是不反對孩子讀民辦學校的,只要這個學校不是以收錢做生意為本質的就行,民辦學校相對來說,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雙語,可以發展興趣,甚至在將來,民辦學校用心做起來,顛覆傳統教育也未必不可能,就像支付寶顛覆傳統銀行一樣,只是,我們習慣性的認為,孩子上學,考試成績好了,就值得驕傲一樣!
至于以后孩子能走多遠,與誰為鄰,看他自己造化了!
我跟媳婦講,我八卦別人,其實不是嫉妒也不羨慕更不會恨,無非是茶余飯后一點談資,他們做的好的,我們學習點,他們失誤的,我們借鑒下,倘若超出這個圈子了,我們還會去在乎他們的是與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