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有偶然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你喜歡的可能是某一類人,但最終愛上這類人中的哪一個,卻是一件充滿偶然性的事情。
且聽娜姐來說兩個故事。
故事一。一個英國小伙在非洲支教的時候,有一天到一個教堂的樹下小坐,彼時那里正坐著一個黑人女孩,他們倆四目相對的瞬間,火花迸發,兩個人就這么簡單地相愛了。后來,他倆經常相約去那個教堂,再后來,他們結婚了,在英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故事聽起來像不像童話一般?對的,可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子的。你身邊無數的熟人可能都無法激發你的愛情,突然有一天,你遇到一個陌生人,竟不由自主地淪陷了。這就是愛情奇妙之處,也是其偶然性的一個比較極端的體現。
故事二。娜姐大學有個同學,說起來沒啥特別的,相貌平平,成績一般,性格比較文靜。聽說畢業的時候她找工作找到一家外貿公司,再后來我們就失去聯系了。那還是21世紀初的事,那時候大家都比較喜歡去國企或者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小外企是大家看不上眼的。沒想到畢業15年后,娜姐有幸在多倫多再次見到她,發現她外貌變化不大,氣質倒是完全變了樣。看她現在的樣子,似乎已經安逸了一輩子似的,那么親切大方、優雅自然,一舉手一投足都恰到好處。后來跟她聊天才了解到,她到外貿公司后,沒想到竟跟老板相戀了,那老板是個加拿大人,結婚后他們很快移居加拿大,有了孩子之后,她就辭了職做起了專職太太,現在兩個孩子也大了,老公的事業一直不錯,兩個人感情也不錯。這樣好的環境,難怪她看起來那么安逸呢!
問起她對未來的打算,她說,她已經在學畫畫了,年少時就有的夢想,可惜那時家里窮沒錢學,現在終于實現了心愿。她還說她的兩幅畫最近在一個畫展上賣出了高價錢呢。說著她帶我去畫室看了她的作品,主要是些中國古裝美女,我這個外行沒看出啥門道來,不過可能西人喜歡這種風格的,我猜想。
跟她告別后,我就想,她目前應該是我們同學中過得最好的吧,起碼心態上是如此。這真是沒想到的事,想當年我們那些同學(我們是英文系,女生占絕大部分),比她優秀的有很多,但到現在,有的對賴以“謀生”的職業產生了厭倦,有的“謀愛”之路一直走得艱辛,到現在還孑然一身,有的帶娃累到想吐。大部分過著雞肋的生活,不上也不下,雖還不至于是“油膩中年大媽”,但再過幾年,似乎也差不多了。(好可怕!)
而她,一場偶然發生的愛情竟把她帶入了一個跟我們完全不同的生活軌道。真讓人感慨萬千——這就是愛情的偶然性啊,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到這里你也許會說,娜姐你說的有道理,愛情有偶然性,但正因為它有偶然性,所以才無法把控啊!至于會遇到誰、愛上誰,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管理”我的愛情啊?
不要著急,下面娜姐就來回答你的問題——愛情是有偶然性的,但它也有其必然性。所以,它并不是完全不可控的哦。
首先,娜姐來講講馬克思選婿的故事。眾所周知,馬克思是偉大的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革命理論家、記者、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但他一生先后遭到德國、比利時及法國政府的驅逐,生活窘迫的時候居多,有時不得不靠朋友接濟度日。這種情況下,馬克思深刻認識到了貧窮的可怕和可憎,他決定不讓他的三個女兒繼續遭受貧窮,所以,在他的能力范圍內,他讓女兒們接觸到的都是家境殷實的人,所幸,女兒們的結婚對象也都是比較優秀的人,雖說后來她們各自也經歷了各種波折,但馬克思終歸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所以,至于愛上誰,可能無法控制,但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遇到誰。就像小扎的老婆如果沒有考上哈佛肯定不會遇上小扎一樣,你也可以把自己放到更高的的平臺上去,跟更優秀的人互動,這樣不論你愛上誰,一般來說,他都不會太差。
環顧娜姐周圍的朋友、同事、熟人,結成夫妻的以同學最多,或是中學同學,或是大學同學,或是研究生同學;其他還有是同事的、有參加活動認識的、有親戚朋友介紹的、有網上認識的,等等。但無疑,學校是戀愛成功概率最高的平臺。
所以,姑娘們,如果有可能,努力考取一個好學校吧!
好學校里的不一定都是人才,但人才的比率肯定比普通人群要高出很多。而且要記住哦,在你的興趣范圍內盡量選擇女生不扎堆的專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實讀書和生活都是如此,想想我們當年“娘子軍”的外語學院,真的是挺無趣的。或許,一點朦朧的性興奮是生活最好的的催化劑,起碼在年輕人中這一點特別明顯,純女生的活動似乎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也不容易搞出氣氛來。因此,大學四年下來,我們學院學生活動少的可憐,更不要說什么在學院內部找到愛情。
其次,在能力范圍內,多參加一些高端的活動。比如參與高端旅游、加入高端運動俱樂部,等等。在高端平臺上,你才有更高幾率認識優秀的人。
總之,愛情的神秘來源于它的偶然性,而愛情的可控性則來自于你自己的實力。
加油吧,姑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