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社會

社會

北航實驗學校初一1班? 鄭一楊

小作者

? ? ? ?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追憶自己早年時期往事的一部散文集,本書中夾敘夾議,通過早年時期的往事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 ? ? ? 《朝花夕拾》中,作者贊嘆了具有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阿長,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熱誠正直的范愛農等人物;也諷刺了以欺騙病人來賺錢的“名醫”,虛偽做作的衍太太,以肉麻為有趣的《二十四孝圖》編者等。

? ? ? ? 以《二十四孝圖》為例,這里面寫了許多孝子的故事,但這些孝順是愚孝。其中,魯迅先生最討厭“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聽著都讓人有些恐懼,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兒童,命運是那樣的悲慘。而這些事還被大力鼓吹,可想而知封建社會的黑暗。

? ? ? ? 《五猖會》也諷刺了封建社會。魯迅先生眼里的父親形象是很復雜的,魯迅先生愛他的父親,想必他的父親也是愛魯迅先生的,但父親很嚴厲。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兒,但在要去五猖會之前,父親卻要求魯迅先生必須背過《鑒略》。其實《鑒略》這本書是很好的,看懂《鑒略》就能了解從古至今發生的事,但那時的魯迅先生,并不懂這些,他只知道要把《鑒略》背過。是誰造就了這些?父親。僅僅父親一人就能造就了這些么?不是。是整個封建社會造就了這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先生雖然對學生相對較溫和,但當魯迅先生提出問題后,他卻很不高興,臉上還起了怒色。后來魯迅先生才知道,學生是不能問這些的。舊時的封建社會,不懂卻不能問,只能死記硬背,學習也是夠枯燥的,生在封建社會的兒童是多么可憐啊。

? ? ? ? 封建社會中的學生,從小就沒有受到好的教育,長大之后呢?《瑣記》結尾處提到魯迅先生和幾個同學想去日本時,向一個留學生討教經驗,留學生就用襪子和日元騙了魯迅先生的錢。為了一點錢,留學生放棄了自己應有的道德。而到了東京之后,那些學生就開始尋歡作樂,他們對于民資的麻木,也是使得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一個重要原因。

? ? ? ? 封建社會除了教育的可悲,醫學也是可悲的。封建社會巫醫不分,“名醫”陳蓮河先是找一些偏方來賺錢,之后直到魯迅先生父親快去世時還神色不改,他拿著病人家屬的錢卻胡治亂治,更可悲的是還沒有人去反對他們,可見封建的思想已經深入到人民的腦海里了。

? ? ? ? 正是因為這些魯迅先生才寫出文章,《朝花夕拾》不僅僅是回憶早年時光,還寫出了社會現狀,這才是魯迅先生想表達的。他希望,可以沒有那些封建的條條框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