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襲來,人類為何已無法阻擋?

凱文凱利的《必然》這類書,最有意思的是

保證有讓你耳目一新的知識

一大本書,關鍵信息可以濃縮成一篇文章

所以,菲菲現在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這本書的干貨,沒有時間讀書的朋友,可以從這篇文章里獲取最新觀點。

不過,有時間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本書,仔細閱讀和揣摩凱文凱利在文中提出的各種觀點和所舉的例子。大師真的是大師,很多細節觀點,值得我們普通人深思很久。

好了,閑話少說,干貨來了。

一:必然是什么

《必然》(The Inevitable),用整本書證明,科技進步速度加劇、人類被新的數據形式、生活形態包裹、人工智能的超速發展等等,都已經是人類無法阻擋的事實了,試圖阻擋這一切的,只能是螳臂擋車,因為,這一切,都將是一種“必然”。

凱文凱利在前言中說,“必然”是一個強烈的措辭,聽上去有一定的宿命色彩,似乎是說,無論人類社會重來多少次,最終都會有這樣同樣的結局。在本書中,“必然”是根據目前已知的科技發展條件,用物理和數學原理,推導出的必然結果,它證明,科技最終會青睞某些行為。

書中有個簡單的例子,科技發展規律可以推導出,長距離傳輸語音信息系統是一種必然,但iPhone不是。四輪車輛是必然,但SUV不是,等等。

KK從他所見證的科技爆發中(KK已經60多歲了,身處美國的他見證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嬰幼兒時代),總結了十二個動詞,來展示科技的十二個必然趨勢。KK選擇了現在分詞形式來展示這些動詞,因為它們已經開始,并將繼續持續,甚至以更快的加速度發展。

二:必然的十二個關鍵詞

形成 Becoming

形成,是一種非線性的變化。

當最早電腦是命令行的時候,有幾個人愿意使用它們?

當電腦有了人機交互界面,卻沒有網絡的時候,電腦是否如同今天這樣普及?

電腦以及各種移動終端的突然崛起,僅僅來自于最小的改變:圖形交互界面和聯網的超鏈接。

科技的形成,有時就是在一瞬間。今天的我們,完全無法預測明天又會有怎樣的技術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改變而爆發。

KK說,我們應當慶幸,我們都正在“形成”,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開始時機。

你,沒有遲到。

知化 Cognifying

知化,就是把愚鈍的東西變得聰明。

用現在最流行的詞來說,就是‘人工智能’。

現在的人工智能算法,自我進化能力驚人。在一次計算失誤后,并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能夠立即糾正自己的錯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現在與以后,我們的生活將無時無刻不充斥著知化,逃也逃不掉:你聽的音樂有算法為你推薦,你的洗衣機會根據衣服種類自動設定模式,你讀到的廣告為你量身定做等等。

人工智能,即便你再害怕它,但躲也躲不掉了。

流動 Flowing

我們不得不承認,信息復制的成本愈發廉價了。

曾經,無論是活字印刷術印刷的、竹簡上的或是紙張上的文字,還是紙質書中的文字,膠片上的照片、電影,都是物質化的信息。

如今,即便好萊塢導演再厭惡網絡復制傳播視頻,他們卻無法阻擋數據的流通。

信息已經脫離了物質化,成了比特,固化的信息正在變得更加流動。未來,世界將更加減物質化和去中心化。

世界,正在更加虛無縹緲。

屏讀 Screening

如果你以為現在的人與以前的人相比,不愛閱讀,那你錯了。

KK說,人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差不多是20世紀80年代的三倍!

人們不僅更能閱讀,還更能寫作,普通民眾每天能發表8000萬條博客。

屏讀和以往的紙質書閱讀最大的區別,并不是介質或手感,而是閱讀對象是否可以被靈活的修改。

因為有了靈活的屏讀,人類萬能圖書館的夢想已經實現: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同時擁有全世界的知識,只要你愿意。

使用 Accessing

優步、滴滴打車這樣大型的出租車公司,卻并不擁有任何一輛車。

阿里巴巴,如此有價值的零售公司,卻沒有任何庫存。

如今,人們想使用某些東西,并不再需要擁有它們了。

想看電影,你可以訂閱視頻網站的會員。

想讀書,可以選擇電子書供應商的暢讀。

想開車,可以直接租賃,甚至你可以直接用APP租賃一個有車的司機。

想使用Photoshop,你將不能再購買它,而只能訂閱了。

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型的租賃市場。人們可以便捷享用自己不再擁有的東西。

同時,你個人的資料也不再僅限于存儲在你的電腦上,它們可能在某個云端,讓你任何時候用任何設備都可以訪問到。

KK說,他覺得自己像原始社會的狩獵者,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無需擁有任何東西,只需要隨時隨地取用工具,用完后再拋之腦后,繼續前行。

共享 Sharing

共享,意味著人類自愿、免費的有組織協作。

維基百科、Linux、Apache、Arduino這些著名的知識平臺或是數字工具,都是在沒有任何金錢回報的前提下,由無數匿名的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不過,這些大眾生產者們,從中獲得了信譽、地位、聲望、享受和滿足感。

KK說,借助“蜂巢思維”的愚笨之力,我們總能走得比我們夢想的要更遠。

過濾 Filtering

KK的引用:“在一個信息豐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內容意味著某種東西的缺乏”。既然世界已經唾手可得,能自動為你篩選出你想知道的一切,就成為了最有價值的過濾。

當然,還有另一種過濾:政府或者搜索引擎也會過濾到不想讓你知道的信息。谷歌永遠不會告訴你,它的搜索結果過濾掉了什么。所以,我們又只能窺探到這世界的一部分。

注意力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卻又如此廉價,無論你是否想花掉它們或是節省它們,我們都不得不每分每秒交出它們。

感謝那些為我們私人訂制的過濾,是它們證明了我們的個性,以及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重混 Remixing

現在的網絡上,充斥著Remix。

人們可以輕松的將影片、音樂剪輯、混合。

人們也可以自由的改寫、續寫自己喜歡的著作。

作品,也在人們的傳播中,實現了進化。

互動 Interacting

這個世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互動所包圍。

曾經,你輕點鼠標,計算機給你反饋,叫做互動。

如今,虛擬現實技術,讓你更全方位的體驗到什么是互動:視覺、聽覺、觸覺...

今后,人們的各項生物信息脈搏、呼吸、心率、聲音、面孔等等都可能進入互動。

互動程度將越來越被提升,人們將必須學習更多的互動技能。

追蹤 Tracking

古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為何科技能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

我們身體的一切都可以被量化:睡眠、溫度、心率、腦電波,等等等等。

而那些量化我們的設備,成本不一定高。

除此以外,我們的生活空間也被物聯網追著:拼車軟件會記錄你的行程、監控攝像頭會記錄你的生活、手機會記錄的你的位置和通話、信用卡會記錄你的消費習慣、社交媒體能記錄你的人際關系,就連讀書習慣也會被電子書供應商記錄下來。

人類已經愈發偏愛追蹤,追蹤數據也將變得更加強大。誰也無法預測,如此龐大的追蹤數據,將來會如何量變產生質變。

提問 Questioning

人們知道的越多,疑問就越多。

于是,人們發明更多的技術,例如望遠鏡,來擴大我們的探索。

再以后,我們的疑問更多了。

你有任何疑問,搜索引擎可能會幫助你,讓你覺得,答案正變得越來越廉價。

KK說,比起答疑,提一個好問題更加困難,“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開始 Beginning

人們在期待開啟未來新模式的奇點。

KK認為,“軟奇點”更可能到來。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過濾技術、追蹤技術等等將會融合在一起,“并且和人類結合,形成一種復雜的依存關系。在這個曾集中,許多現象發生的等級將高于現存的生病以及我們的感知水平”。

這就是“奇點”的標志。

我們,已經無法預測未來30年了,因為,“流動、共享、追蹤、使用、互動、屏讀、重混、過濾、知化、提問以及形成”都將越來越多。

我們已經站在了那個“開始”的時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