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處,即是吾鄉 - 2017旅行游記第3篇

大理,遠sofar客棧。

清晨,六六走到客棧的陽臺,在洱海的晨光中刷牙。

上午,我們在客棧的書房里看書、畫畫。除了偶爾走進來的幾名游客,書房里就只有我們兩個人。窗外野鴨在洱海中時而嬉戲,時而潛入水中捕魚,時而隨著波浪飄來蕩去。

晚上,走到客棧的樓頂,看月光灑在洱海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倒一杯大理當地的玫瑰釀。美景醉人眼,佳釀心微醺。

入夜,房間的火爐透出溫暖的火光,讓自己陷在舒服的羽絨被里面,枕浪而眠。

麗江,背包十年青年公園。

睡到自然醒,陽光已經照進玻璃房里,泡一杯玫瑰花。這個溫暖的早上,哪里也不去,我和六六就躲在舒適的房間里,看書、寫字、畫畫。在大理畫了一半的畫,在麗江繼續畫完。一幅畫,兩個空間:一個面朝大海,一個背倚雪山。不同的空間,同樣美好的心境。

以前,住到好的客棧、酒店,就想著自己的家里如果有這樣的設計就好了,或者將來自己有新家,一定要做這樣的設計。于是,趕緊拍下照片,憧憬著自己未來也有這樣的空間。

而走的多了,越來越懂得去享受當時、當地。此刻,這個房間、這片海、這縷陽光就是真實的屬于我的,我就是這個空間,在這個時間里的主人。這樣就夠了,不需要等到自己去買個房子,再去體驗這份擁有。從過客的角色,轉換到主人的心境。

把自己僅僅作為北京某個小區某間房子的主人,就局限了自己。對于旅途中入住的每一個地方,在你入住的當下,這個空間就是屬于你的。七天的遠sofar, 三天的背包十年,都是真實的屬于自己的。一生的三萬多天里,可以擁有無數個這樣的時空。這里就是當下的家。

之前,做過一次冥想,在冥想中讓自己想象希望實現的愿望。我想到的其中一個場景是有一個帶著小花園的農家小院,院子里開著各種知名不知名的小花,自己穿著舒適的衣裙穿行花中。而當老師要大家精簡自己的愿望,只保留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我把這個小院精簡掉了。因為我發現,自己喜歡的是那種身在自然中的放松狀態,這種狀態不需要等到自己有了小院子才去實現,在清晨漫步在公園的時刻,在旅途中偶遇一片草地的時刻都可以實現這種狀態。重要的不是真實擁有的實體,而是自己的心態!這樣想過之后,感覺自己的世界變大了,不再局限于那個小院,只要心中有這個狀態,可以擁有無數個當下的小院。無需有一所房子,同樣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之前網上一對夫婦改裝了租來的四合院,很多人羨慕不已的同時,又有評論說改這么好最后也是給房東的。然而為什么一定要擁有一輩子呢?一個產權70年的房子、一個租住兩年的公寓和一個只住3天的客棧房間,與漫長的宇宙時空相比,都是短暫的一瞬間。在生命的盡頭,我們無法帶走任何屬于自己的東西,既然如此,不如細細品味每一個擁有的時空。

吾心安處,即是吾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