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己當老板,想賺許多錢,卻為工人們翻倍加薪,這是不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1914年1月5日,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讓工人們的日薪提高到5美元,這是整個汽車產業(yè)工人工資的2.5倍,所有同行的大老板們都在等著看他笑話,然而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公司,還改變整個美國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面貌。
事情的源于1913年,福特發(fā)明了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流水線”,工人們改變了傳統(tǒng)幾十號人一起裝配一輛車的模式,讓工人分工作業(yè),只專注一項工作,重復同一種機械式動作,這樣,造車速度比原來提高了8倍,然而工人們的負擔也隨之大大增加,工人們寧愿拿少幾美分,也不想那么勞累,紛紛辭職去了其他工廠。
為了留住工人,福特決定做以下三個改變:
(1)工人們的日薪提高到5美元;
(2)每天的12小時工作制調整為8小時制;
(3)建立技術學校培訓技能。當時有許多移民,為了讓他們能來工作,還開設了英語培訓學校。
一連串的改變,讓工人們的辭職率下降了90%,曠工率從10%降到了0.3%。工人們都以在福特公司工作為榮,出門都會帶上福特公司的徽章。
福特分析發(fā)現(xiàn),在7820項工作中有4030項不需要完全的身體機能,這意味著殘疾人也可以完成其中的一些工作。于是福特雇傭了上萬名殘疾人,他們的工資福利與正常人完全一樣。
高薪水和福利,不僅改變了福特公司的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向心力。員工們對公司有了感情,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一位采購員,優(yōu)化了流程,讓公司一年盈利44萬美元。
福特認為,企業(yè)家必須準守的原則是:盡可能的提高產品質量,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工資。
福特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留名,不僅僅因為他是賺了錢的大企業(yè)家,還因為他是一位“變革者”,他打破傳統(tǒng)框框思考,他有過這樣一句名言 :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福特的“流水線”改變了工業(yè)生產方式,改變了全世界的經濟、社會和生活。
福特曾經也和后來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一樣,被自己創(chuàng)辦的公司趕出來。他的第一家公司“亨利福特汽車公司”,現(xiàn)已改名為”凱迪拉克”,而他的第二家公司,是后來再找的11名投資者一同創(chuàng)立的,就是現(xiàn)在的福特汽車公司。福特公司當年生產的T型汽車買了1千五百萬輛,這個世界記錄保持了45年。
【會心一刻】
我覺得福特在留住員工這件事上能夠做的那么成功,是因為他知道那把“萬能鑰匙”——到別處找鑰匙。對于員工的曠工,辭職,罷工的行為,福特并不是設置條條框框去約束,而是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工資太低,工作時長,導致的員工不開心,沒有歸宿感。提高工資,附加福利,其實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福特雇傭殘疾人工作可謂一舉多得,贏得工人們的忠誠,社會的認可,公司的快速發(fā)展,但最讓我驚嘆的是他的分析能力,他是如何想到要去分析哪些不需要完全身體機能的工作?也許他一直都有一顆善良有愛的心,是這顆愛心讓他得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