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隨筆之2017國慶
時間一晃,已經是國慶假期的第六天,擠在各地的游客也紛紛進入了返程潮。回想我的十一假期,相比奔波在路上去賞景的人們,好像有一絲愜意,因為我的假期大多是在和親友的各種聚會中度過的。
就在昨日,我們一家去舅舅家中做客,從開始的排骨湯到哥哥精心擺設的醬料臺,這一頓家庭聚餐可謂是相當的精致。大快朵頤之后我們便想去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散散步。從小在南郊長大的我對這座坐落于西安城北的皇家園林并不熟悉。直到近年了解到其開園的消息,便一直想要去瞻仰一番這盛極一時的宮殿如今的模樣。
經過短暫的步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丹鳳門遺址,雖然那曾經的模樣只能在腦海中想象,但看到這復制品,心中難免有些嘆吁。丹鳳門可謂壯觀,五扇金光閃閃的大門緊閉,仿佛大半個盛唐的故事被閉塞住,無法酣暢訴說。所以我們只好走進這曾飽含輝煌歷史卻終究隕落的大門,去傾聽他背后的故事。走進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給人以一種現代化公園的感覺,尚好的綠化設置,清澈的水,嶄新的球場,干凈的路面,當然還少不了成群的仿唐建筑,古色古香卻又不乏現代感,一切都顯得那樣沉穩而又不失活力。中秋佳節,我們一家人歡聚游園,總有停不下來的歡聲笑語。長假中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沒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人滿為患,沒有大雁塔廣場的摩肩接踵,多得是一家家像我們這樣平凡的游人,倒也都是圖個清靜。
而清靜大多也是冷的,這偌高的宮墻內,穿行著快步疾走的厲風,不是面積的廣闊帶來的疾風,倒想極了穿越千年后一位孤獨的老人,頻頻嘆息,他嘆息曾經多少的中秋之夜,太液池邊皇家子嗣對坐賞月,慨嘆大唐盛世綿延千秋萬代;他嘆息曾經多少宮內之人在中秋之夜未能與家人團聚;他嘆息黃巢兵變后的日日夜夜,這大唐帝國的國家象征轟然崩塌。
天氣陰陰的,冷冷的,大明宮雖然看似保持著他本有的威嚴感,但看見嬉戲在丹鳳門廣場上的孩子們,倒增添了幾分和藹。在這萬家齊樂的中秋佳節,大明宮始終是孤獨的,人去樓空,只留下了春風吹又生的二十一世紀,畢竟,時光的腳步無法停留。他孤獨,好像沒有人想要在這團圓的節日去這樣一個曾家破人亡過的斷壁殘垣踱步,好像沒有人喜歡節日里始終無法熱鬧起來的大明宮。
大明宮靜靜的躺在西安的城北,滄海桑田,他看著長安漸漸變成了日新月異的西安,將盛唐人聲鼎沸看盡了的他,目送著大唐走向衰亡的他,孤獨的,平靜的他,正期待的坐臥在龍首原上展望著我們的新西安。他守著一座古城最初的恢弘,也回到了他最初的寧靜。
唐的所有好似都帶著英氣,也正如大詩人李白所具有的氣魄,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