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州郡四十余年,吳國疆土幾乎一半是他貢獻,越南現在還在祭祀他

打開三國的版圖,魏國,蜀國都是自己打下的疆土,對于這兩國的疆土變化,大致心里都很清楚,但于對于吳國疆土,知道孫策起江東,孫權奪荊州,然而對于吳國荊州以南,幾乎占了吳國版圖一半的疆土是怎么來的,這些疆土好像瞬間變出來的一樣,沒有見過像其他疆土那樣爭斗的細節,其實不然,這一切都因為一個人,解決了這一切。

他就是雄踞交州四十余年,活到九十歲,到現在越南還在祭祀的士燮。

三國歷史上,如果說有一方樂土的話,一共也就三塊地方可以稱得上,一個是益州,一個是荊州,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地處荊州之南,包括現在越南一部,是東漢天下十三州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州之一的交州,士燮治理交州前二十多年,士民安樂,后二十年,歸順吳國,屬于吳國治下,這才有了沒有爭斗,吳國多了幾乎相當于一半的版圖。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祖上本是魯國汶陽人,王莽時候,為了避難來到交州,傳至六世,到士燮父親士賜的時候,士賜在漢恒帝時候官至日南太守。

士燮年輕時候游學京師,跟隨潁川劉字奇學習《左氏春秋》,后來被舉為孝廉,補為朝廷尚書郎,又因為公事的原因被免職,等到父親士賜去世后,又被舉為茂才,任巫地縣令一職,后升遷為交趾太守。

此時的交州刺史朱符被當地造反的人所殺,交州州郡擾亂,士燮為交趾太守,手里握有權力,此時的東漢政府因為屢遭動亂,對于天高地遠的交州有點鞭長莫及,士燮趁此時舉薦親族兄弟屬領地方長官,表奏弟弟士壹為合浦太守,二弟徐聞縣縣令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要說士壹的運氣也夠背的,碰到幾任長官印象都不錯,準備提拔,都沒有趕上好時候。士壹原來為交州州郡督郵,跟原來的交州刺史丁宮關系不錯,丁宮回京師做司徒的時候,準備征召士壹,士壹還沒有到達京師,丁宮已經被免職,代為司徒的黃琬,對士壹也不錯,可惜又趕上了董卓作亂,士壹看勢頭不好,選擇回歸鄉里。

這樣士燮兄弟就雄踞州郡,成為交州的土財主了,更加掌控了交州實權。

士燮本人性情寬厚,能夠謙虛下士,從中原來依附避難的士人數以百計,比較出名的如袁徽、許靖、劉巴、程秉、薛綜等,可能是年輕時候學習的《春秋》吧,士燮本人對于《春秋》這本書特別感興趣,治理州郡之余竟也能為《春秋》做注。

上面名單中的三國時期著名隱士袁徽在跟時任朝廷尚書令的荀彧寫信說:“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于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佘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中諸疑, 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 《尚書》長義上之。”

這樣的評價,可見士燮除了搞政治有一手,文學造詣也可以。如果說這段文字主要表現了士燮治理下的交州盛況和士燮的文學成就,下面的文字更是直白無誤的表現了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威嚴。

陳壽在士燮的傳記里這樣寫道:燮兄弟并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磐,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妻妾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

趙佗已經在南越稱王稱帝了,也比不上此時的交趾太守士燮的貴重,士燮家族和士燮本人在交州的地位,已經無人能撼動。

原來的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朝廷派張津為交州刺史,張津后來被其部將區景所殺,此時的荊州牧劉表想在交州插上一腳,派原來的零陵太守賴恭前往接替了張津的之位,又趕上了蒼梧太守史璜也死了,劉表又派吳巨接管蒼梧,跟賴恭一起到達。此時的朝廷,曹老板自然知道劉表的小算盤,于是東漢朝廷賜予士燮璽書,就是蓋有東漢皇帝的大印的御旨嘍,上面說:“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趾太守如故?!?/p>

這樣士燮已經名義上成為了交州的最高長官。來而不往非禮也,士燮遣使入貢,果然還是曹老板實在,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雖然劉表有心插足交州,但所用非人,吳巨跟賴恭自己就杠上了,賴恭被吳巨率兵趕回零陵,而吳巨也在士燮歸吳后,被步騭斬首。

建安十五年,士燮兄弟降吳,孫權派步騭為交州刺史,封士燮為左將軍,吳國因此不費刀兵,版圖幾乎擴大了一倍。士燮不僅遣子為質,而且還引誘益州豪族雍闿等率領民眾東歸,孫權嘉獎,封士燮為衛將軍,龍編侯,弟弟士壹偏將軍,都鄉侯。

“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之珍,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變在郡四十余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對孫權不僅以子為質,還要每年大把的財富來朝貢,以此來安定孫權對士氏家族的疑心,士燮最終活到九十歲,這在三國時期簡直是逆天的歲數啊,即使在現代也屬于特別長壽的年齡,由于當時的交州包括現在越南一部,中間越南國君對士燮也屢有祭祀,最終謚號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其廟猶存,仍然祭拜不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