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育系列課程—用科學方法鍛煉孩子創造力

周穎猶太教育智慧系列課程之三-----用科學方法提高鍛煉孩子創造力肌肉

學習是一件很有趣可愛的事情,父母的持續學習是孩子成長的保障。



什么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它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生活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推動人類的發展,是互相成就和促進的。 并不是敵對的關系

創造力構成要素:

知識

智力

能力

人格


知識

首先來看對知識的理解,知識是創造力的基礎,知識包括哪些?我們需要吸收知識,記憶知識,理解知識。

知識面取決于見識,孩子的知識豐富多樣才能實現融會貫通。

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孩子不僅只向父母老師學習,還向社會,環境生活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試錯中學習。包括克服自卑心理,迎難而上的心理。這里的知識不僅僅只是名詞,而是一個動態詞。

智力:

我們所理解的智力,是智能量化的表示。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靈銳,操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等等。

正常的孩子之間,總體的智商差別不會太大。每個孩子的八大智能板塊中有長有短 ,有強有弱。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智力分配要有了解。 父母了解得越清晰,對孩子的培養越有針對性。舉例子,運動能力強的孩子 在邏輯思維上相對更弱一點。

能力:

學習知識的能力,概括總結能力, 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中國孩子學習知識能力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弱。

父母關注孩子缺失什么,才能針對性的培養。

人格:

包括意志和情商倆個方面

人格基礎是家庭環境, 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人格基礎是創造力表現的基礎。情商是控制自己感情和情緒的能力。

舉例子,以色列全民皆兵的政策 (男生三年 女生倆年)

這個國家大學和軍隊 的人才輩出。

孩子們在部隊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同時鍛煉強大的意志力。強大的人格基礎被激發出來了

只會有高分高學識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

以上構成創造力的四個要素。



如何判定孩子是否有創造力? 創造力的表現在哪里?

三個層面上:

變通性

獨特性

流暢性 孩子思維跳躍 但是聯動連貫

從這三個角度去看孩子。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變通性:思維能夠隨機應變 ,舉一反三。在這個過程中 你的孩子不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干擾。

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 ,處理問題的可行性更豐富

獨特性:對事物有不同尋常的見解 。有聚合思維? ,有概括能力,又能產生新的路徑。有創造力的孩子 ,智力一定很高。

創造力和人格特征也聯系緊密。

幽默是強大的智慧。創造力高還表現在 :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面對問題是否坦然, 感情開放 。

父母的學習非常非常重要

創造力從哪里開始?

創造力始于個體,但又離不開環境

家庭是個體生活最初的場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個體創造力產生有巨大影響。

更多的因材施教只能在家庭中實現,家庭教育在小齡孩子成長教育中承擔70%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父母教養方式包括:

溺愛型

忽略型

恩威型

獨裁型

父母四種教養方式


父母要引導孩子, 清楚給出標準和要求和方向 ,否則孩子會無助。

(靜待花開不是愛)

父母溺愛下的孩子在家在幼兒園比較霸道,長大以后,可能在外面卻比較懦弱 ,不會和他人相處。不順心的時候大吵大鬧。

忽略型教養下的孩子,犯罪的青少年最多的來自這種環境。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非常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青春期早戀是孩子缺愛的補償行為。

恩威并重的父母 ,孩子愛父母,也愿意配合父母 ,敬畏父母 。

你的威嚴來自孩子對你的信任。既要讓孩子感覺滿滿的愛 , 又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苛刻嚴厲的父母 ,虎爸虎媽 。孩子青春期后期容易出問題。叛逆魯莽 以后成家立業以后他們教育孩子要么粗暴,要么軟弱不干預。

父母隨時關注自己,反省自己。



如何刺激創造力肌肉?

每個人天生都具有創造力和潛力,唯一需要的就是學會運用方法不停鍛煉我們的創造力肌肉,久而久之,創造力自然會出現

1,讓兒童處于放松狀態

爸爸愛媽媽,讓孩子有安全感 輕松有愛的環境。不要讓孩子有焦慮

2,鼓勵歡迎孩子大膽提出 為什么

孩子能提出好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鼓勵孩子對所有問題的提問。 珍惜孩子提問的時光。

3,激發孩子想象力

隨時隨地都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用寬容 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孩子的天馬行空 。

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可能性比我們更多元

4 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結果

專注力可以鍛煉

5,發現不同角度看世界

鼓勵孩子發現和思考 ,不用統一標準去評定

6,培養孩子質疑精神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不變的。要對世界保持好奇, 提出創造力的想法。 鼓勵孩子質疑和挑戰權威

7,自信是創造力的源泉

鼓勵孩子堅定自己的想法,用欣賞眼光看待孩子

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家長普遍不愛鼓勵肯定自家孩子。老喜歡打擊。

我們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學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