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來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日頭已經西斜,老戲臺的影子一點點壓過來,來喜欠欠身子,從碾盤上出溜下來。他拍了拍屁股,對著碌碡說:“這世事,鬧不清!”這個散了架子的碌碡幾十年沒挪過窩了,風雨剝蝕過的紋理和來喜臉上的褶皺有些相似,它能聽懂老頭兒的話,只是開不了口。

來喜一開始鬧不清他父親為什么要把他過繼給人。

來喜原來不叫來喜,他的父親給他起的學名叫陳繼賢,他還有個哥哥叫陳希賢。老爺子頗有些學問,是村辦學校的校長,哥哥大他十歲,也在學校教書。那時候村里辦學校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沒老師就是沒校舍,所以周圍七八個村莊凡是想念書的孩子都得來他們陳家莊。十里八村的人都尊稱父子倆為老陳先生和小陳先生。

老陳先生對子女要求甚嚴,念書識字必須得用功,連平時的一舉一動也要規矩。比方說吃飯,一定要用手扶著碗,身體要坐直,不能伏下身子爬到桌上,夾菜要適量,動作要穩當,不能用嘴去就碗、就筷子,不能“吧嗒”嘴,等等。

小繼賢二姨家的三個孩子就很沒規矩,喜則年齡大點兒,還懂點兒事,二喜、三喜就淘氣得很,整天灰頭土臉,袖口上全是鼻涕。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戚們之間有個走動,三個娃前腳走,老陳先生后腳就會拿他們當反面教材給小繼賢上一課。可小繼賢萬萬沒有想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他反而要向這三個沒家教的家伙學習了。

據說老陳先生決定把小兒子送給他二姨家是聽了算命先生的話。算命先生說繼賢八字不好,克親生父母,只有過繼給別人家才能保平安。當時小繼賢正讀高小,一萬個不情愿,挨了一頓戒尺,才哭哭涕涕地被二姨夫拉走。小繼賢從此恨上了父親。

小繼賢長得隨他爹,高高瘦瘦的。二姨夫開玩笑說,你身上肉太少了,叫你“四喜”都對不起這個名字,就叫“來喜”吧。

既然“繼賢”已經變成“來喜”了,就得過“來喜”的生活,他得跟著二姨夫和哥哥們下地干活,至于書本,只怕這個小村子也找不到幾本書。三喜只比他大一歲,可人家打小干農活,已經能頂半個勞力給家里掙工分了,而來喜只能在地頭打打雜,掰個玉米、抱個秸桿什么的。這還不說,來喜連吃飯都是個笑話。

收工回到家,二姨在鍋臺上一敲,四個男人就一人一個大碗過去盛飯,來喜半天都反應不過來這是叫他吃飯。端上飯,四個人往地上一蹲,呼哧帶喘就吃完了。來喜學樣蹲在地上,腳后跟著不了地,晃晃悠悠的,把碗都掉了。二喜、三喜就憨厚而放肆地大笑。

來喜原來喜歡念書,生活一下子變成了這樣,他真是想不通,就更加恨他老子。

來喜寄人籬下,干什么都格外用心。等他摔爛三個大碗之后,他就能和哥哥們一樣四平八穩地蹲著吃飯了,農活也漸漸上手,間苗、掐頂這樣的技術活也不在話下,這個活連二喜、三喜都干不好。

四、五年的光景,來喜一次也沒回去看望親生爹娘。鄰村上下七八里路,有時候喜則去給姨夫老陳先生拜年,他也躲著不肯去,只是偶然會碰到希賢來看望二姨和二姨夫。希賢對他很冷淡,待理不待理的。二姨夫一家人好象也從不提起他親生爹娘那邊的事。直到有一天,二姨對他說,回去看看你爹吧,怕是不行了。來喜不能再拒絕。

老陳先生已經奄奄一息,連一句整話也說不上來了。家里的東西被砸得稀巴爛,原來滿滿當當的書架變得空空如也,老陳先生親筆書寫的楹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被涂上了紅油漆。

希賢對來喜說,四五年了,爹剛把你送走家里就亂了,再批斗下去,哥恐怕也撐不住了。

來喜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老陳先生臉上總算露出點笑意,走了。

過繼給人就不是自己的兒了,來喜不用給老陳先生披麻戴孝,扛幡送行,也不需要三年守孝。

老陳先生走了第二年,來喜就由二姨夫張羅著娶了媳婦。讀書人沒有好下場,來喜徹底死心了,也就不再后悔失學的事,農民么,還是要把地種好,沒過幾年,土地也包產到戶了,來喜更覺得生活有了奔頭。

轉眼間,來喜的兒子也大了,已經在村里辦的新學校念初中了。

來喜的兒子叫虎娃,老陳先生的子孫,是個念書的材料。村里有些見識的人說,這小子將來能考上清華北大。來喜不以為然,說,認個字,會算加減乘除就行了,書念多了沒什么用。來喜的想法并不特別,村里人大多是這么認為的,更何況來喜這兒還有老陳先生的前車之鑒。

國家有政策,來喜也不敢不讓虎娃上學,只能旁敲側擊。他說,考大學就是混個飯碗,那飯碗要空著就是個要飯的,碗里得有糧才行,咱地里種的是啥!“人勤土變金”,好好種地,要什么有什么!虎娃不愛聽,只當是耳旁風。

農村孩子,課余時間都得下地干活。來喜干農活已是個行家,種地細致得跟繡花一樣。他盼的是兒子也能早早搭把手,所以一有機會就帶著虎娃下地,手把手地教。

二喜的兒子牛牛和虎娃一般大,也幫家里干活,比方說割草、放牛。來喜經常教導虎娃,說,你看牛牛,割回來的稗子草一捆一捆都是虛的,他家的牛都養得越來越瘦了,干活得實在,不能象他一樣。虎娃不管愛聽不愛聽,干活兒還是很賣力氣。

本來學習就是苦差事,當爹的不督促,只管催攆著干活,不管情愿不情愿,虎娃退學也是自然的事。反倒是二喜,目不識丁土包子一個,兒子牛牛卻考上中專到省城念書去了。來喜嗤之以鼻,虎娃卻在聽說了這個消息后一個人哭了半晌。

這回輪著虎娃恨他爹。虎娃再不肯下地,想著法子出去打工,寧肯在城里睡水泥管子也不回農村來。來喜氣得跳著腳罵,暗里卻更下辛苦。來喜的莊稼收成總是全村最好的,老倆口省吃儉用的,硬是蓋起了一溜大瓦房。來喜對老婆說,哪天你尕娃子在城里混不下去,還得回來過安生日子。

牛牛中專畢業上了班,工資掙不下幾個,又要結婚又要買房,逼得二喜抓耳撓腮。來喜心說,說啥來著,念書不頂毬用。可是過年的時候,虎娃一回來就跟牛牛粘在一起,本家的其他兄弟根本不待朝理。來喜說他幾句,虎娃便頂撞他說,你哪知道城里的好!來喜不知道城里的活法,只能不吭氣了。

又過兩年,來喜給虎娃討了媳婦,原以為這下可以拴住兒子了,可虎娃兩口子放著寬寬敞敞的房子不住,雙雙去城里漂著,給人打工。一生了孫女,當奶奶的也進了城,四口人租一間鴿子窩。

來喜偶然去看老伴,在兒子家一天也呆不住,回老家前還罵兒子,你這工不工、農不農的,村里二流子也比你們過得舒坦。

說歸說,罵歸罵,來喜進城少不了帶一大堆東西。自家種的小米、豆子,殺好的雞、炸好的魚,白面也要帶上五十斤,要不是實在拿不上了,只怕他要把整個廚房搬進城。

兒媳老是說,爹帶的東西比城里的好吃。來喜就又罵,就會說嘴,這不是地里長的!還不知道你,就是讓老子再給你們多送點。罵完了,下次進城就帶得更多。

來喜鬧不清,那城里人擠人的有什么好!

老伴成了孫女的老媽子,來喜孤孤單單,突然就覺得老了。他學會了抽旱煙,每天早晨一起來就劇烈地咳嗽,然后趕緊再抽兩口止咳。

有時候進城見著老伴,老伴就給來喜嘮叨家務事。

孫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虎娃在城里托人找關系,費了老大周折才進了城里的學校,私立,學費高得嚇人。

孫女兒上了初中,跟人搞對象,老師叫家長,虎娃兩口子沒功夫去,她就去了一趟,又被老師訓了一頓,說你們這是什么家長。

孫女兒上了高中,功課跟不上,找老師補課,大把大把花錢還怕請不到,虎娃兩口子愁壞了。

因為沒讓虎娃念書,來喜覺得理虧了,不敢再阻攔孫女的事,少不得勒緊褲帶給兒子湊點錢。

孫女最后倒是考了個大學,花了四年錢,畢業了什么也干不了,還是四處打零工,一天就知道抱著手機玩。

來喜忍不住,就說她,別一天玩手機,那里面有什么好東西!孫女嘴一撇,擰身就躲開了。老伴就抱怨他,人家爹媽都不管,你來個一天半天的,說這些沒用的干啥!來喜就火了,吼道,那他們每天這樣消閑,憑什么要你伺候著,你跟我回家。吼叫完了,還是一個人氣呼呼地回了老家。

來喜實在是鬧不清,自己想念書的時候,天打地對的就是念不成,后來他覺得應該好好當個莊稼人了,兒孫們卻不肯種地,現在倒好,連勸勸孫女兒好好上班、認認真真找個對象也不合時宜了。

日復一日,來喜干不動了,看著日漸荒蕪的田地,不禁悲從中來。來喜偶然也想,假如世道不亂,老陳先生一直好好的,他會不會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不求別的,有文化的人也許能知道這后輩兒孫們是怎么想的。

冬天了,老來喜天天和一幫老頭兒坐在碾盤上曬太陽,聊天。他一說“這世事,鬧不清!”老頭兒們就全跑了,他們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只有這碌碡跑不了,肯聽老來喜叨叨這些事,但碌碡卻開不了口,沒法安慰這個一輩子踩不上點、跟不上趟的死老頭兒。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第55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冬月之戀 十一點二十分一到,學校放學的鈴聲驟然響起,校門一打開,孩子們你擁我擠地從里面出來,象一群關在籠里的蜜...
    冬月之戀閱讀 1,645評論 1 18
  • 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出現的地方,我好像在那呆了很久,又好像我從未去過。那里花香四溢,溪水潺潺,鳥兒的鳴叫清脆悠...
    千年老妖婆閱讀 1,226評論 100 115
  • 繪畫治療是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讓繪畫者透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語言工具,將混亂的心、不解的感受導入清...
    易燃易爆物閱讀 1,125評論 0 0
  • 愛的誓言在浪漫中呈現 時間是那么的殘酷 寫在沙灘的誓言 在時間的沖刷下 顯得那么的不堪一擊 潮漲潮落間 留下了愛的...
    郭相麟閱讀 414評論 0 0
  • 我感賞自己是一個價值為重金為輕的人,我感賞我愿意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我愿意早早就開始建設自己,投資自己,去學習修煉...
    蔡玉鳳_六中創換閱讀 466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