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出差在外,碰到了好多好心的人。
當我走在陌生的大街上找不到目的地,弄了幾次手機上的導航也還是沒找到時,我走到了離目的地不遠的一個小巷子里,向路邊水果攤老板一位阿姨走了過去。
“阿姨,請問XX大廈怎么走啊?是從這兒過去嗎?”
“嗯,是啊!是從這條小巷穿過去,不過不太好找呢!還得繞一下。”
“從哪兒繞啊?是巷子后面嗎?”
“也不是從那兒,要拐幾個彎,不知道你能找到不?這樣吧!小冬,你帶這位阿姨過去,給她指指,讓她看到XX大廈的樓你就回來。”
“好的”小冬一邊答應著,一邊停下了手頭幫奶奶搬水果箱的活兒,準備帶我去了。我覺得人家忙著呢!得到這樣的幫助有點兒過意不去,就隨口說道:“好的,非常感謝!我再買幾個蘋果吧!”和阿姨稱完蘋果,隨手放進了包里,又跟著小冬找到了地方。
那天下午完事后,有點餓了,才想起那幾個紅紅的蘋果,我拿出來,洗干凈后大大的咬了一口,覺得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吃到過的最甜、最好吃的蘋果。
周末在路上看了本書,還沒到家,就趁著空檔寫了篇文,趕緊發(fā)公號了。
我參加了個寫作群,群主每周都會布置主題作文,除了主題文還要寫其他的一些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好的文章會有小組長幫看看,點評一下,每個周末組長也會幫忙統(tǒng)計看看有誰寫了,誰沒寫,為了能夠共同進步,群主和組長們也會更辛苦一些!
我們這個群人數不多,大家都是些寫作愛好者,平時大伙兒也各自有各自的學習和工作,純粹是為了這個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來的。即便大家都不是什么專業(yè)寫手,但群里還是會不定時分享一些有用的干貨,誰知道些有用的投稿平臺也會相互介紹,我們加入這個群,完全沒有交任何費用,但是確實能為自己帶來不小的進步。
看到群主和組長們對自己的幫助,我也會過意不去,所以有時候即使很忙,忙到恨不得一分鐘能掰成八瓣兒來用,群里的規(guī)定還是會去好好的遵守,作業(yè)也會按時交。
當組長的日子,看到別的組長有些還在半夜里給小伙伴們看文,評文,我也會很受感染,在看我們組員的文章時也會更認真、更仔細一些。
然而生活中,和這樣的形成相反的一些生活場景是:
如果你英語超好,是不是經常有人請你幫忙,然后還說“隨便幫我翻譯一下就行!”
如果你是設計師,是不是也會經常有人登門,拋下一句“哥們兒,隨便幫我設計一下這個LOGO!”
如果你是個給專欄碼字的作家,也會有人時不時發(fā)來信息,扔一句“老兄,隨便幫我起個名字吧!”“嗨,緊急啊,能幫我寫一段文字嘛,你隨便寫就行,不多的,只要兩三百字就行!”
沒錯,就連我們律師,也經常被說“幫我隨便看看這份合同就行”。
但你有沒有發(fā)現,你可以隨便,幫你的人卻不能隨便。很多時候,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還需要我們抽出大量的時間來完成在對方眼里只是隨便的事情。
幫別人翻譯、英語超好的人也會碰到不認識的單詞,下來看資料、查字典,還要幫你看看這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通不通順;
幫你設計LOGO的哥們,不僅要設計出很多既美觀又相似的LOGO,還要幫你分析哪個LOGO和你的要求相匹配;
幫你碼字的專欄作家,不要說是專欄作家,就是真正的作家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文思泉涌,想寫什么就能寫得出來什么;
我們做律師行業(yè)的就更不用說了,別人眼里的隨便看看,可能我們要為了這一份合同,查上幾百條法條,再結合一些實際情況來幫你分析,幫你選擇出最有利于你,即便有損失,也要讓你的損失降到最低的條款。
現在很多人都把成本只理解為物質資料成本,而忽視了別人對你時間、精力的付出,他們同樣也不明白有什么樣的價位就有什么樣的服務,哪怕別人嘴里不說,但是我們心里也應該明白。我們不要習慣把別人的幫忙當做理所當然,有時甚至連聲“謝謝!”都不會說。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時間不記得在哪兒看到的一個故事:
A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fā)了雞蛋都給了B吃,剛開始B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將雞蛋給了C,B就不爽了。他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為此,他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了。
思考一下,真的沒有那么多“應該的”,有些事,不去做實在是情理之中,也很正常,別人給了我們幫助,我們應該感恩,想想別人為什么要這樣幫自己?別人是不是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是不是在適當的時候也要幫助下對方!不要讓好人吃虧!我們如果多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其實很多真、善、美就出現了,也會避免很多麻煩。
昨天我在豆瓣上寫的書評,我們寫作組的群主帶領小伙伴們都去給我點贊加油去了!我白天帶孩子出去玩兒,當時沒太在意,后來回來后看到那么多留言,確實讓我感動了一把,除了感謝,大家的行為我也是在默默的關注著。
真沒那么多應該,哪怕是人家群主說你們都去給sunny點個贊,加加油去!但是去不去,權利還是在于小伙伴們自己。沒想到的是,看到那么多鼓勵的留言,我只想說,在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平臺、沒有交任何費用的群里,大伙兒是那樣的團結、那樣的齊心協(xié)力!自給自足,互相幫助,真的很感謝大家,我相信這樣的群一定可以走得更遠……
要是我們也有像西方感恩節(jié)那樣的節(jié)日,小伙伴們從線上走到線下,圍坐在一個大圓桌周圍吃著烤火雞、南瓜餅和最美味的土豆泥,相互聊著天、說笑著,那該多好!
烤火雞不是中國的特色,但是南瓜餅和土豆的做法,我覺得我們中國做得更好吃,特別是土豆。在我的家鄉(xiāng)就有一種叫“炸洋芋”的美食,特別美味!(云南人管土豆叫洋芋)
去過昆明的人們都知道,我們那兒大街小巷,特別是一些公園附近、學校周邊、中心區(qū)域都會遠遠飄過一陣陣炸洋芋的香味,大伙兒說著、笑著、三五成群,手里捧著一碗炸洋芋,就像吃著零食一樣!那種感覺真的很爽!
炸洋芋的做法很簡單:鍋里放上適量的油,將削好皮的土豆切成一塊一塊的,放入油鍋里煎、炸,直到表面金黃,發(fā)出陣陣濃香,再配上鹽、味精、辣椒粉、花生面、辣椒醬、芝麻油、小蔥、折耳根(云南特有的一種調料)等各種調料,拌在一起,外脆里嫩,那味道……怎一個美味了得……
真期待小伙伴都去我們云南做客,都去嘗嘗這種特別的美味小吃……
一邊吃一邊回憶著、思考著……
不要把別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
然后順便不忘接過賣炸洋芋大嬸手里的碗,和她說一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