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紅豆薏米粥祛濕的人,你們犯了這4個嚴重錯誤!

隨著暑熱潮濕的來臨,祛除濕氣成為人們的養生話題。祛濕的方法很多,比較常見的有食療,很多人就喜歡“紅豆薏米粥”,其實,你真的了解過它們的作用嗎?紅豆薏米粥的常見做法就是將紅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后喝湯吃豆,這種做法正確嗎?

一定要注意!

這樣的做法和喝法,有四點錯了!

1.紅豆錯了

中醫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養心,赤小豆祛濕;從形狀上看,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2.薏米錯了

薏米祛濕雖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揮發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3.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后再煮,否則營養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4.“光祛濕不健脾”錯了

上面剛講過脾與濕氣是對“好基友”,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致脾虛,所以要祛濕,需要同時健脾。這上面提到的“四宗罪”里,第四點尤其重要,為什么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濕氣,很大的原因在于本身濕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濕盛。

學會做四神湯讓你越喝越健康

? ?四神湯是發源于臺灣東部的小吃,因為使用了淮山、蓮子、茯苓、芡實為主要材料,這四種藥材在中藥里稱為“四臣子”,與閩南語的“四神”諧音,因此稱為“四神湯”。? ?“四神”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長肉、長不胖的人,且價格大眾,是瘦人增肥食療佳品。加入豬肚一起煲,更有幫助消化之效。? ?漸漸加入薏米,現在一般的四神湯料會有5種藥材,也有的藥材店把芡實和薏米算一種,各配一半的分量。? ?四神湯是個性質平和的藥膳,對于脾胃虛弱 、食欲不振 、容易腹瀉、免疫力差的人和幼兒發育不佳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 ?材料:云苓(白茯苓)10克;干淮山15克;蓮子15克;薏米15克;芡實10克;蔥 4條;豬肚半個;姜 6片;水8碗。● ?調味料:米酒1碗;面粉適量;油適量;醋適量;鹽適量。● ?做法:(3-4人份)? ?豬肚沿上下兩孔用剪刀剪開攤平,放入洗水槽,倒入適量面粉、油和醋,反復揉搓,大約5分鐘,用清水沖凈,再重復一次;用刀內外刮一次,以去除污物,用水洗凈;? ?煮一鍋水,加入3片姜、兩條蔥和半碗米酒,沸騰后放入豬肚,煮三、五分鐘至豬肚變硬,撈起,冷卻后切成約2厘米粗的條狀備用;? ?把云苓、淮山、蓮子、薏米、芡實洗凈;蔥洗凈切段;? ?煮沸清水,放入豬肚、各種藥材、姜蔥和半碗米酒,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益氣,健胃止瀉。適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易腹瀉者,是瘦人增肥食療佳品。經常便秘者不宜過多食用。孕婦忌吃哦!

薏米紅豆粥的其它N種作用與妙用

◆ ?加桂圓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它特別適合強腦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 ?加蓮子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心火過旺、濕熱內擾所致,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蓮子同煮,或者兩種都加。用蓮子的時候,要去掉里面的心。當然,如果嫌這個粥沒有什么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在各類糖中,只有冰糖是涼性的,能清心火。

◆ ?加百合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但是蓮子稍有滯澀作用,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可以用,但那種體內淤滯較多的胖子恐怕就不宜用了。

◆ ?加生姜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驅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

◆ ?加紅糖

如果想在這個粥里加點調味品,那就只能放紅糖了,紅糖也是性溫的。

◆ ?加大棗值得一提的是,婦女產后的保養時,喝這個粥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再加點大棗,大棗能溫中、健脾、養血,是非常適宜的。

◆ ?加黑豆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而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是補腎的佳品。

◆ ?加黃豆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上黃豆,食其粥,同時用熬出來的湯洗腳。內外同治,效果甚佳。

◆ ?加生梨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紅豆粥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渴。

◆ ?加山藥、南瓜山藥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紅豆粥中同煮。山藥號稱“氣死小人參”,有時候,它比人參的補益作用還大,它是補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強腎固精,潤肺益氣。南瓜能補中益氣,還能消炎、止痛、殺蟲、解毒,對保護胰臟、預防糖尿病來說,是非常好的東西。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