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拆書趣味經歷

非暴力溝通四結構運用

? 2014年底,有緣遇到可愛的幫主,開啟拆書之路。接觸到《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模式:事實、感受、需要、請求四步驟;

?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一樣,養成的溝通模式也不一樣,從農村走出的我,溝通都是直來直去,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多的時候都無法達成共識。而下面的有趣的經歷,讓我感受到非暴的模式的力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 2016年的一個周五的晚上,下班去母親那里接四歲的兒子,敲開妹妹家里門,母親開的門;客廳里,母親、兒子、保姆;母親剛席地而坐,突然大聲:小東西,你是不是有做壞事了?

這時,我才注意到,滿客廳都是水?

但是,對于母親對于兒子的責備,有點不舒服。說道:媽,你沒有問,怎么知道是寶寶干的?母親說上次就是他開客廳的泡茶龍頭,滿屋子水,你妹夫四腳朝天摔了一跤。這時我才意識到小家伙不止一次干壞事。

保姆打掃客廳時,家人陸續回來;一片狼藉中,伴隨著妹妹、父親、侄女的責罵,向飛鏢一樣投向兒子,看著滿臉蒙的兒子,刀槍不入的樣子,我嘿嘿笑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妹妹惡狠狠地眼光掃過來,拋了一句給我,你做老爸的還有臉笑。無語。。。

晚餐后,帶著兒子往回走,我嘗試非暴模式。

事實:寶寶,今天你讓家里成海洋,看到全家人都責備你;

感受:爸爸,心里其實很難過;

需要:你看,爺爺奶奶年齡都很大了,摔了一跤就沒法照顧你;還有小天天一歲半,要是滑到碰著,你姑姑肯定繞不過你的;你長大了,需要懂得有些事情,不能做的;

請求:下次,不要去開水龍頭,好不好?

兒子,點點頭。

從這以后,再也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孩子長大了,我也慶幸沒有情緒暴躁,影響孩子的心里對愛護的需要。

圖片發自簡書App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說家家有本成長的經,每件事情的幸福,來自于我們的心境的感悟和用對了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