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調侃炸鍋,標稱七月八月分手季。
因為什么?
因為先后被網友十分看好,聲稱他們的愛情讓現實中絕望的自己又一次相信了愛情,然后一眾吃瓜群眾擺好小板凳等著他們好事將近,卻紛紛傳來分道揚鑣的噩耗,前后一波一波的掃射,不免讓吃瓜群眾瞠目結舌。
七月五日倪妮井柏然宣告分手;七月三十一日闞清子紀凌塵宣布分手,就在剛剛過去的八月八日,馬思純歐豪官方發微博聲明分手。
一句相逢無悔,過往無憾。
愿未來前路各自珍重,祝好。
從此各自安好或者相忘于江湖。
其實,在我們不知道的每一天里,不知道要上演多少場愛情肥皂劇,有情場得意的,必然存在情場失意的,這樣才能到達到陰陽調和,才能讓你在億萬人之中兜兜轉轉遇到適合自己的人。只是因為這些人物都是公眾人物,他們活在隱藏于看不見的各個角落的閃光燈下,就像是一杯透明的清澈的水,不能摻雜任何雜質,否則就會被人懷疑你的本質,開始否定你,潑臟你,質疑你。
所以,愛情一旦公之于眾就會變得沉重,成為負擔。
試問,平凡人的我們,將自己心儀的對象帶回家,經歷父母親朋鄰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審視時是多么忐忑的心情。他們會以過來人的經驗將你們之間的相貌,身高,學歷,八字,價值觀,父母背景,家庭環境,甚至是祖上三代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對比一番。如果幸運,各方面經得住考量,那恭喜你如愿進入婚姻的殿堂,如果不幸被否決,至此再多掙扎都只不過是墜入深淵的無聲吶喊,沒有人會幫助迷茫的你,這時候你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家人的反對那么簡單,可能會被強加上道德,孝義的枷鎖。平凡人不過如此,更何況毫無隱私將生活曝光于眾的公眾人物?
你撐得起多大贊美,就得承受得起多大的詆毀。
每一個人都在人生的修煉場中磨礪,最終走在一起的只不過是不想再長途跋涉去尋覓,想歇歇腳安放千瘡百孔的肉體和靈魂;而又有人就是不甘心在遇到契合的人之前暫停前進的步伐,所以一直在奔波,一直在尋覓。
以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時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草率決定了女性從此一生的軌跡,就是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維權意識的覺醒,男女平等地位的申訴,現代社會賦予女性自主決定的權利,女性可以自主決定職業,婚姻等等一切人生大事。
所以才涌現出眾多大齡未婚女性,眾多職場女強人的身影。
這類人大多是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太過獨立,漸漸變得強大,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終歸少一點女性的柔弱,嬌媚,少了一點令人心生憐惜散發保護欲的激情。
就像倪妮,大大咧咧獨立性強的南京妹子,愛情于她而言,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沒有愛情的滋潤,花兒或許會枯萎,但是經歷歲月風干的花朵才能擁有經久不衰的明艷色彩和堅強風骨。很喜歡她對生活熱愛的態度和骨子里欲訴還休的沉著。如同一本耐人尋味忍不住一讀再讀的書本,經得起歲月的打量。
就像闞清子,如同她在星空演講中闡述的那樣,在經歷了二十七八歲的時候,意識到愛情和享受并不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今30歲的她,更會覺得時刻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跟勇氣才是現在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在經歷人生眾多選擇的時候,她看清了真實的自己,也看清了眼前說好共度未來的人真正的面目,所以她用五年青春教會一個男孩成長,卻中途退場。因為她要在迷失的歲月里找到自我,真正的活出自我。
就像馬思純,《幻樂之城》里那段錄像帶故事的演繹,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相戀,有幾分是對自己愛情的痛哭與祭奠?金馬影后的演技是實至名歸,但多少能通過故事主角看到自己的影子。
愛情本是兩個人的事情,與旁人無關,就算是有血緣的父母也頂多是在你的人生航向上面指點一下方向,并不能改變原本運行的軌跡,近期分手的三大女星都是或者即將是30歲的女孩。有一種說法會將30歲作為女生人生階段的分水嶺,不管是結婚的還是沒有結婚的,會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慎重考慮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