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回鄉,剛踏進老家門口,就得知一鄉鄰兩天前車禍身亡,留下妻兒老小和因創業背負的一堆債務。
心痛,雖然從出生那一刻我們都奔向死亡,但我們無法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結束生命。 活著的時候,順著自己的心意好好愛吧。
02
很多人趁清明都回鄉,聊著自己做的行當??吹匠晒Φ膭摌I者直夸聰明能干有魄力;看到失敗的創業者恨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們最擅長的都是分析評論以此證明自己的高明,最不愿做的是生怕欠錢的來和你借錢,恨不得離得越遠越好。
因為我們都有些自以為是。
03
談錢俗不俗?不俗。人總要吃飯。但很多東西不能用錢來衡量。比如,愛,愛好,夢想。
三十歲時心想等掙夠了錢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四十歲時你很少還會為夢想拼搏了,越往后體力越跟不上不上,腦力更不上,思維模式不是固化就是退化。
所以,你可以邊掙錢邊做和愿景搭邊的事兒。前提條件是你有足夠的自控力。
04
如果有足夠多的錢你會做什么?列出來一大堆。等各種欲望都滿足之后發現,還想做幾件事,建臨終關懷養老院。一點也不偉大。因為我一度怕死,所以覺得生命的最后應該活的舒坦和有尊嚴一點。
另一件事,建希望小學,因為知道對很多孩子來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識字兒也能改變命運。見過山里的孩子,眼里盡是強烈的渴望。渴望,是原始的驅動力,足以迸發出強大的力量。
慶幸的是,一部分人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世界因他們而改變。
05
如果生命還剩最后幾個月,你想做什么?開始只列出一條,陪家人。沒什么比家人更重要的了??稍賹懴氯ィ瑵撍?,跳傘……全是不敢做的事兒。反正都到最后的份上了,還能怕什么啊?
生活有無數種選擇。只是我們被思維禁錮而已。思維源于自己的經歷,或是他人的經歷。為什么有他人的經歷呢?
因為前人們會用自己的苦難時不時教導你,你不可以如何,你必須如何,否則你會后悔,死的很慘。可是你的經歷獨一無二,你生不如死的時候,也就自己知道吧。
按自己的意愿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別有太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