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成年人往往形成了既定了講話方式,這些對話的方法不自覺的脫口而出。這些話語可能是從自己的父輩那里習得,可能是來自整個社會的語境。小孩子受限于語言的發展和情感(情緒)識別的錯位,往往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而其實,這種表達的不足,如果沒有很好的引導,會一直延續到成年。“育兒即育己”,通過這本書,可以更好的了解表達的意義,也是一次和自己對話的機會。
? ? ? ?兒童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一方面受限于情緒語言的匱乏,一方面不能準確的定義情緒。而越不能得到理解,就會愈加哭鬧,大人就更抓狂。其實,往往是因為家長不能幫助小孩子講出自己的情緒。
? ? ? ?大人應該首先自己掌握一些情緒的詞匯和對應的情景(如果大人在這點上不強的話),面對哭鬧的孩子,結合不同的情景,幫孩子識別是不是“生氣”是不是“傷心”等等。一旦孩子明白自己當時的心情體驗,就會比較容易一起解決問題。識別自己的情緒可以說是人類早期活動很重要的一步,只有對自己的認知比較充分,在日后和人的相處才會比較順利。畢竟,推己及人,應該先有個己。
? ? ? ?對于家長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學習怎么聆聽,怎么識別自己的情緒,基于此,建立彼此的信任和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