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終究只能是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是看著他從扶梯上去的,地鐵門即將關上的時候,他朝我這個方向望了過來,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就像我這樣望他一樣的望著我。這是在大二時廣州3號地鐵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們叫彼此為陌生人,不會再遇見,遇見也不會記得當初見過面,太匆忙,以至于來不及記住。

可在我們的人生列車上,總有這樣的陌生人穿插進來,然而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就下了車,TA們在你人生的戲里友情出演,也會去其他人的戲里客串,最后在各自的人生里演主角,彼此沒有交集,在這個平行時空里上演各自的悲歡離合。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可惜,如果我們不僅僅是陌生人呢?就像我每次乘坐大巴在兩個城市往返的時候,如果有人和我搭訕,我會愿意放棄原有的聽歌安排,然后兩個人滔滔不絕的講上整段路,交換號碼。

能維持最長時間的莫過于周莉,那個中性的女孩子,我們聯系了3年,經常給彼此以鼓勵以關心,就在我們遇到了更多的人又了更多生活上的朋友時,便不知不覺斷了聯系;后面也在不同的乘車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同的人,但卻沒有辦法一直保持聯系,偶爾會評論對方的心情,知道彼此一直都在。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可以聊上,所以才會有一般、好、最好關系之分,而在這樣的相遇中,對方的印象永遠會停留在初見美好的那一面,關系也許不會像我們“同患難”的朋友那么密切,但感覺會是最棒的,一種朦朧的狀態。

所以我很喜歡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因為你見到的都是初見時的美好,我遇見過一個男孩,我們用“一見鐘情”形容對方,我總覺得他是無可挑剔。我們偶爾的聯系,我想保持這樣就夠了,不用再靠近,當我認真去了解他時,也許帶給我的會是失望,以其是這樣的結果,還不如就保持現在這樣。

我也設想過要去追尋那些陌生人,比如在公交上、爬山、逛街......然后義無反顧的沖上去要號碼,但也永遠停留在試想的階段。其實即使真的找到了呢?就能按照你所預期的發展嗎?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女孩子苦苦追尋在公交車上遇到的那個讓座的男孩,發微博、在公交站牌等,最后直接上了節目,通過節目組的人員找到了那個男孩,我們一貫的思維是大團圓,結果呢?追尋的“男孩”是個“女孩”,我想這樣的結果總比是找到后拒絕更來得完美一些吧。

還有一類不是陌生人也淪為了陌生人。“我和他同班兩年,我們說過的話不超過三句”,我們總可以聽到身邊的同學用這樣的表達來說明自己和某人真的不熟,數字很精確,“三句”,“不超過三句”。可能是四句或是五句,反正就是不熟,大家上課的時候可能會見到面,然后都沒有情緒的“嗨”,畢業后因為不熟也不會聯系,最后就是班長組織聚會的時候還得湊到一塊,反正如果不是有“班級”“部門”“協會”這個固定的關系在里頭,是不會單獨見面的,其實也和陌生人沒有很大的差別。

你有屬于你的生活圈,TA?也有屬于TA的生活圈,用一句電視劇常見的臺詞---有緣無分。即使每天一起上課就是不熟,即使又是聚會還是不熟,三分熟的牛肉遇到八分熟的牛肉為什么沒有打招呼?因為他們就是不熟,也許以后因為一些事情的牽引會熟悉一點,但現在就是不熟。

而最后所提到的一類陌生人,會比上面那些陌生人更是無奈,那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在蕭亞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歌里,就剖析很到位

----“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后各自曲折?各自悲哀”。

我想無論是哪一種情感,?但彼此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時候,相信那比沒有認識對方還要難受的多,在某一天,突然你身邊的朋友還是會提起,你只能假裝無事的聽TA們的事情。

因為那些陌生人,讓我懂得能做的就是珍惜,在這繁華的大千世界上,如果能一起走一段旅程,就認真誠實的對待,不知道下一段你是否還會在我的列車上?當你把一件事、一個人盡量放在很久很久的以后時,你會發現所有再痛的一段路程,對于你的人生這個長度也來,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