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次讀書筆記我一直在寫《新結婚時代》,先寫了復婚的顧小西何建國夫婦。后又寫了新婚的顧小航簡佳,今天寫寫再婚的顧教授和小夏。
《新結婚時代》里最暖心的是何家村的村民,顧家的保姆小夏如愿留在了城里,和令她尊重的顧教授喜結連理。
這一對是完全出乎讀者意料的。一個是受人尊敬的中文教授,一個是剛走出貧困山區的農家婦女。一個是雇主,一個是保姆,倆個身份、地位、學歷懸殊的人就這樣暖暖地走到了一起。
小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為了供女兒上學她在何建國(顧家的女婿)的介紹下來顧家當了保姆。剛入顧家她是慌亂的,迷茫的。好在她聰明好學,在小西媽媽(顧教授的原配夫人)的悉心教導下,很快就融入了顧家,做得一手好飯。
小夏是個勤快本分的保姆,顧家人也對她不薄,她本來打算一直在顧家干下去。可是一次小航(顧家兒子)丟了500塊錢,大家心照不宣認為這錢是小夏偷了。何建國沒忍住,他以小夏娘家人的立場,逼問小夏是否偷偷拿了小航的錢,小夏不堪屈辱,一氣之下離開了顧家。
小夏離開,顧家又恢復了吃食堂的日子。后來小航的錢找到,顧家人很愧疚,他們一直希望何建國能把小夏再請回來。
當小夏再返顧家時,正是顧家,確切地說是顧教授最需要她的時候。呂主任(顧教授的夫人)突然猝死,對顧家每個人的打擊都很大,尤其是顧教授。孩子們都要工作,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只有他孤零零地守候著那個滿是呂主任氣息的家。
這時是小夏給了他關懷,照顧他的生活,慰籍他的傷痛。當然他們誰也沒有意識到他們要結合。
是小航半夜起來上衛生間,看到暖暖的燈光下,他的父親和小夏交談甚歡那溫馨的畫面,他被打動了,他主動撮合了他們。
老年人再婚最大的阻礙是子女,還有財務分配。這點上顧教授和小夏是幸運的,因為這些阻礙他們通通都沒有。
小西小航本著只要父親晚年生活幸福的原則,不但同意他們走進婚姻,還主動放棄了父母名下那套三室一廳房子的產權。
看到這里我很激動,為小西小航的大愛,無私鼓掌,也為小夏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歸屬高興。
小夏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接她女兒來北京生活,供女兒上大學。可是以她一個保姆的工資,想接女兒來北京生活,給女孩一個穩定的家,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嫁給顧教授這一切都實現了,她在北京有家了,她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女孩留在身邊,給她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承諾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我這樣說可能有些功利,但這是事實,小夏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所以當她聽到了何建國向他轉述了顧家人意見時,她一口答應了。她本身對顧教授就有好感,加上這么讓她動心的條件。她也一定會答應。
而對顧教授而言,他無非就是需要陪伴,需要在生活和精神上被照顧,小夏是最合適的人選,她每天和顧教授一起商量做飯,給他講他們村的事,顧教授饒有興趣地聽著。小夏做飯,顧教授在邊上幫忙,這樣的相處中,他們早已把彼此當做家人。
老年人的婚姻少了激情,多了務實。而作為顧教授的倆個孩子,小航小西是善良的。他們舍棄了父母的家產,設身處地地為父親著想,為小夏著想。是他們成就了父親晚年的幸福。
試問在現實生活里,誰能做到像小航小西這樣為人子女。老年人再婚是個社會問題,可是因為自己的單親再婚問題產生的家庭矛盾太多了。
子女口頭上是為自己的親人好,可心里那點小九九誰都看得出來,還不是擔心家產被分割。
有多少子女是真正站在單親的立場為他們考慮,他們需要的陪伴,需要的在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精神世界的充盈,他們真正想過嗎?
所以不要冠冕堂皇地說愛,愛不是嘴上說的,愛是真正的發現他的需要。愛是別人取代不了的陪伴。
如果給不了他們這些,那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如果再遇到愛,請你們住口,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