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給孩子買了積木,心想她在玩的時候,我就可以放心做我自己的事情啦。但沒料到她拉著我的手說:“媽媽,陪我一起玩嘛。”好吧,既然都邀請我了,我就不好意思拒絕了。
這小小的一箱積木,有各種顏色,也有很多形狀。我順便告訴她這是什么形,那是什么形。她饒有興致地拿出一個就大喊:“正方形。”“三角形。”基本都能認(rèn)識之后,我們就坐在地板上拼起來。
看著說明書上大大小小的圖片,有簡單的,也有復(fù)雜的拼法,我就先拼個最簡單的椅子。孩子則幫我打下手,我要她拿哪種顏色和形狀,她就開心地找給我。不一會兒,一把“椅子”就出來了,我們覺得好有成就感呀。
接下來,又拼了一些,如眼鏡,花籃,彩球等。不知不覺就到中午了,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流逝得這么快。沉浸在這個過程中,耐心也是少不了的,因為好不容易拼了一部分,極有可能又會全部松散而導(dǎo)致前功盡棄。
吃完中飯,小家伙嚷著說還要玩,我感覺自己也沒玩夠癮就索性又來裝幾個吧。看著越來越多的玩意在我們的手中完成,心里有說不出的滿足,如同一件件藝術(shù)品那么令人賞心悅目。孩子更是高興地手舞足蹈,自己隨便拼了個,拿在手上不停地旋轉(zhuǎn)。我問她那是什么,她回答:“是跳舞的小朋友。”
其實,我們在用心陪伴孩子時,自己也會變成一個孩子,怎么開心怎么玩。小時候,我們沒有玩具,沒有洋娃娃,沒有繪本故事書,如今通過與孩子一起玩,一起閱讀,也是彌補童年遺憾的一種方式。
坐滑滑梯時,與孩子一起爬上爬下,或者比賽誰先滑下去,感受那單純的幸福;玩沙子時,與孩子一起挖一條護城河,或栽幾棵小樹枝,感受那泥土的芬芳;唱兒歌時,與孩子一起大聲歌唱,或跟著節(jié)奏起舞,感受那歡快的旋律;看繪本時,有聲有色地講解其中的故事,或互動地玩些小游戲,感受那純真的快樂。
當(dāng)保持著一份如孩子般的那份天真,才能更好地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真正想法。我們不僅是引導(dǎo)者,更是陪伴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好伙伴。經(jīng)常聽到有人抱怨“孩子不聽話,愛吵鬧”之類的話題,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忘了自己是孩子時的模樣。
想當(dāng)然地認(rèn)為大人就該高高在上,不妨將姿態(tài)放下來,放下那份焦慮感,切身去體會孩子的感受。一定可以聽到與平時不一樣的聲音,可以觸摸到那顆玲瓏剔透般的心靈,可以感悟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
有人說“小時候,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確實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事情增多,會變得逐漸成熟,抑或是世故,心態(tài)多多少少也會發(fā)生變化。于是便感嘆,越長大越孤單越不快樂。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顆未泯的童心,雖然不再年少,但心中仍然保留著那份純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或者給自己套上了某些枷鎖,或者給自己定位成了不同的社會角色,讓自己不再像個孩子一樣隨心所欲,甚至需要看著別人的臉色行事。
其實,童真與成熟并不完全是對立的。思想上保持成熟,看待事情會多一份理性與客觀。而心態(tài)上保持童真,會對這個世界始終懷有善良和好奇心,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容易丟失的寶貴東西,它會使我們的幸福指數(shù)大大增加。
我想,安徒生正是這樣保持童真的人,有一顆單純的心,對世界懷著孩子般的興致與激情,才會寫出那么多讓人感覺很美好的童話故事,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那些經(jīng)典童話,就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精神花蕊,綻放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不管是處于哪個年齡階段,保持著一顆童心的人,總是會比其他同齡人看上去更加陽光,對生活充滿著熱愛。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跳舞,身材依然婀娜多姿,在舞臺上盡情展現(xiàn)自己,那就是一種生命的蓬勃,不因生理年齡的增大而喪失對生命的渴望。
歲月無法凍結(jié)我們的年紀(jì),但心理年齡卻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愿我們都能用那自信飽滿的身心狀態(tài),去迎接每一個黎明的到來,每一個黃昏的降臨。愿我們的童真不要被時光完全磨滅掉,而失去了自我,保留那份天真,生活輕松而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