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開發:專注于互聯網軟件項目開發。
2016 年有個有趣的現象,一直不被看好的微博在投資界大談互聯網資本寒冬的 2016 卻神奇的逆流而上成為一股清流。
10 月 18 日,在美國股市前一個交易日的交易中,微博(NASDAQ:WB)股價在盤中上漲至 53.12 美元,市值達 113 億美元,一度超過 Twitter(NYSE:TWTR),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體。
微博市值超過 Twitter,從表面上看是 Twitter 做的不夠好,落后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微博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一些機會,跟上了時代的變化。那么這個時代Twitter 錯過了什么?微博又抓住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Twitter 為何掉隊了
Twitter 是 2006 年出現的,這個時間點很重要,我們都知道 iPhone 是 2007 年發布的,安卓是 2008 年推出的,成熟的智能手機產品和 3G 網絡還要晚一兩年。
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也許 Twitter 至今都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移動互聯網給了 Twitter 發展的空間。
Twitter 最初 140 字的限制除了保證內容簡潔,也和當時的技術限制有一定關系。人們發現可以在上面發布一些想說的事情,也可以通過 Twitter 關注自己喜歡的偶像,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點滴,而這個動作不像寫博客,而是隨手從口袋拿出手機就可以完成的簡單動作。
于是,Twitter 火了。
但是,技術總是在進步和變化的,人們的需求也同樣隨著變化,如同互聯網時代一樣,由最初的載體的 BBS 的文字,變成門戶網站的圖文,再往后變成視頻,進而文字,圖文,視頻,動畫全部包括。
當 3G 流量剛興起還比較貴,大家都是發發文字信息,但 4G 以后,文字自然會被圖片、視頻、動畫等綜合信息所替代。按照正常的發展道路,先發者應該與時俱進,而事實卻是 Twitter 并沒有跟上后來的 Instagram,Snapchat,直播業務也做的很晚。
社交媒體的全部價值在于用戶,所以,跟進時代進步,滿足用戶需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強如過去的手機巨頭諾基亞都因為固守塞班陣地落得被收購的下場。
那么微博是怎么跟進時代的進步的呢?
與時俱進的微博
曾幾何時,微博就是中國的 Twitter。
但是,微博很早就支持評論+轉發、圖片發布,這些貼近中國本土用戶發布習慣的功能,幫助微博迅速打開了局面。隨著帶寬的提升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又很快就把移動端內容從短文發展成長文,從文字發展成圖片,從單圖發展成多圖,從圖片發展成視頻,一直到近期熱門的直播。
微博在 2014 年上市之后,微博就開始全力推進垂直化戰略,扶持多個行業的 KOL(意見領袖/關鍵人物)成為新的信息傳播、討論節點,讓自己的內容結構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從微博的布局來看,各種信息載體一網打盡,無論哪一種媒體火起來,微博都不會成為落后者,所以,與時俱進成為了微博后來居上的秘訣。
未來誰更有前途
你問我支持誰,我當然是支持微博啦。
首先,兩者所處的環境差別大。在中國,也曾經出現過搜狐微博、騰訊微博等,但漸漸的微博我們都默認是新浪微博了,微博在中國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國內沒有類似 Instagram 這類競爭者,在互聯網格局逐漸形成的今天,新的競爭者很難有機會。
在商業模式上,雖然微博和 Twitter 都是以廣告為主,但是微博已經開始構筑基于內容的商業生態,包括給自媒體提供的變現方式、 基于視頻和直播的廣告、打賞等。
最后一點就是內容的生產。微博上很多草根網紅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要當網紅自然離不開微博;而相對來說 Twitter 要面臨 Youtube 跟 Instagram 這樣的平臺的競爭,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微博正在構筑基于內容的商業生態,而這是 Twitter 所欠缺的。
在 IT 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原始創新公司被后來居上的案例,而這次更是中美的一次博弈。Twitter和微博會成為下一個案例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