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輛列車——讀克蘭《孤兒列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還沒有看到這本書前,我并不知道這位英國作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掩卷沉思,心中卻牢牢記住了這個略顯冗長的名字——克里斯蒂娜.貝克.克蘭。

能夠連續85周位列《紐約時報》小說榜第一名的小說,同時也是《今日美國》和獨立書商協會的在榜暢銷書,2015年2月加拿大版上市,空降暢銷榜冠軍,克蘭當然不是浪得虛名。

《孤兒列車》以細膩的筆觸寫盡人生至情,讀來令人令人唏噓,潸然淚下,這部小說有兩條線索,小孤女莫莉和老孤女薇薇安的命運之線,兩個不同時代的孤女流離坎坷的命運共同交織為一條宿命的河流,演繹盡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同時,也讓我們感悟到,在命運波瀾壯觀的河面上,在詭譎多變的人生風雨中,我們該怎樣面對聚散,面對生死,面對生命中錐心刺骨的摯愛的逐個的離去……

十七歲的莫莉已經換過十幾個不同的寄養家庭,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寄養家庭中,飽嘗人情冷暖,屢睹人性丑惡,稚嫩的少女心早已被磨礪的早熟而敏感,不得已在心中樹起小小的反抗的旗幟,另類的裝扮,古怪的紋身,不良少女的標簽,掩蓋不住一個孤獨寂寞,寄人籬下的少女渴望正常人生的愿望,當她因為偷書被罰做社區服務,邂逅了九十一歲的富家老太太薇薇安,為她整理豪宅頂層的二十幾個大箱子……

兩代孤女的命運交錯重疊,好像攝影機的鏡頭,時而把讀者的目光拉向上個世紀,翻閱薇薇安多舛的命運畫卷,時而拉回到互聯網無線通訊異常發達的現在,旁觀莫莉的命運起伏。當然,薇薇安的命運是小說的主線。

1854年到1929年間,自美國東部出發的孤兒列車承載著上萬名無家可歸的孩童前往中西部,他們,如貨物在沿途的車站供人挑選,未來在他人手中,好壞看命運垂憐,9歲的小姑娘薇薇安夾雜在這個充滿孤兒的列車中,從前,父母親人,兄弟姐妹,皆成幻影,被上帝之手一筆勾銷,今后,未卜前途,坎坷流離,命運掀開一角窺伺無常人生的無盡悲歡……

如今,91歲的薇薇安,站在人生暮年的黃昏,在莫莉的陪伴下,開始細數從前,追憶近百年的歲月中所有的摯愛,在人生平靜的湖面上,如一個個突然泛起的水泡,剎那欣喜,瞬間消逝,來不及告別,來不及擁抱,一生中可戀的東西全都像長了翅膀似的,永遠的飛走了。

那些不幸和苦難,在漫長的歲月中,也許早已不痛了,而那些心靈的創傷和隱憂,卻在每一個落雨的黃昏,飄雪的午后,如不愈的暗疾,時時啃噬著她的心。

91歲的孤女薇薇安,該怎樣面對命運的無常,迎接人生所有的悲歡?

當然,克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愛和勇氣,寬容與坦然。

下面談談小說中最震撼的幾點以及個人的些許淺見。

一.令人沉思的睿智話語。

“雖然不是所有的離別都能盼來重逢,但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我們每一個人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在時時刻刻面對大大小小的離別,比如流逝的時間,上一秒回歸冥冥之中,下一秒緊跟其后,一秒一秒的離別如雜沓的腳步,密集的鼓點;比如易逝的風景,去年的花,去冬的雪,花白了頭的一樹梨花,紅透了心的一樹桃紅,在唯美了一個季節之后,紛紛開且落,永遠的躲到了時光的背后了,比如那些愛過的人,響過耳畔的絮語,漾在嘴邊的淺笑,都在季節的深處漸行漸遠漸無書……

那些我們指尖翻閱過的書,那些我們目光看到過的云,那些曾經拂過發間的柔柔風,那些曾經落過肩頭的細細雨,那些曾經走過的通幽曲徑,那些極目遠眺過的起伏群山,那些隱匿于心間的闋闕欣喜,那些縈繞在心頭的片片感動……

親愛的,那年那月可否能囫圇的刻下?那人那事可否能完美的復制?

愿花常開月常圓,幻景于今現眼前,可是,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你我可否能夠回到從前?也許,人生是一條向前奔騰不止的河流,而我們永難溯流而上。

所有的離別未必都會重逢,但所有的重逢都曾以離別告終,如果會,那就心懷感激,暢飲一杯重逢的喜悅,如果不會,那就靜心等待,生命的另一樹花開。

也許,離別和重逢就如同黑夜和白晝,交替出現在我們人生中,我們要做的也不過是讓離別更從容,讓相逢盡歡顏!

從一條河走陸路搬到另一條河時,瓦班納基人不得不把獨木舟和其他所有家當統統帶上,無人不知輕裝上陣多么重要,無人不曉輕裝必須拋開重負,沒什么比恐懼更拖累前進的步伐,它往往便是最難卸下的負擔。****

人生多風雨,當有那么一天,你不得不拋棄你所謂的穩定,扔下所有的生活,遠渡重洋,重新開始新的一段人生,當那么一天真的來臨,你的命運忽然改變了航道,不得不重新起航,告別熟悉的一切,跋山涉水,那么,親愛的,你選擇攜帶什么?

亞歷山大帝遠征波斯時,拋下萬貫財富,只身前往,大臣不解,問之,亞歷山大帝回答說,我只帶了一樣東西,名叫希望。

很多人窮其一生,勤勤懇懇,以物的累積為終生奮斗目標,營營役役,為名的虛幻勞其終生,我不信,臨死的時候,他可以帶走的會比其他人多,我不信,所有的物質可以壘砌一個幸福的高塔,如果能,那也限于某一層,再高就會鞭長莫及,我不信,所有的名利可以匯聚成一個快樂的海洋,如果能,那也是水渦,再深就會愛莫能助,我不信,在無止境的欲望的溝壑里,能開出生命最燦爛最快樂的一朵自由花,如果能,那也是罌粟,再美也是虛有其表。

也許,當那一天來臨,我們不得不遠行,親愛的,請你攜帶上一分希望,二分寬容,三分坦蕩,四分信念,揉和成十分的勇氣,去更遼闊的天空追尋自由和夢想吧,去更遼遠的土地撒播希望和幸福吧!

二,令人唏噓的悲慘命運

在我們降生時,命運攤開它迷宮般的地圖,卻拒絕給我們指明路線,于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跌跌撞撞,走了一條蜿蜒曲折的人生之路,飽經人生風雨,遍嘗世事艱辛,看透人情菲薄,沉淀了冷暖自知,生命本是一場場歡愉的盛宴,可是為什么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來不及參加?生命本是一次次繁盛的花開,可是為什么,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萎謝在道旁?

莫莉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母親吸毒而后瘋癲,莫莉不得不輾轉在十幾個寄養家庭中,小小的女孩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早熟和敏感,過早的嘗盡了世態炎涼,看遍了人性的丑陋和卑劣,沒有愛,沒有關懷,小小的身體好像一只小小的獨木舟,只身飄搖在波濤洶涌,碧浪滔天的人海中,不知那一陣風刮來,那一朵浪襲來,就會掀翻生命的小舟?

9歲的薇薇安,生長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家庭里,爸爸整日忙碌,仍然填不滿一家人的肚子,在與時常接濟他們一家的祖父母鬧翻后,一家七口告別了愛爾蘭的海岸線,遠渡重洋,移民到夢想中的自由之邦,可是現實就像是一把無情的匕首,削去了綺麗的夢想,剜掉了一切瑰麗的希望,只剩下冰冷絕望的生存,在一次偶發的火災中,兩個弟弟和爸爸被燒死了,懷孕的媽媽也病死了,十幾個月大的妹妹下落不明,偌大的世上,片刻之間,只剩下她孑然一身,被販賣兒童的組織塞進孤兒列車里,從此開始顛沛流離的命運……

在伯恩家,遇到刻薄自私冷酷無情的伯恩夫人,挨餓受凍,累死累活,在格羅特家,被呼來喚去,險些被強暴,在拉森小姐的幫助下,最終進了尼爾森家,終于感受到一絲來自人間的溫情,磕磕絆絆的長大。

小說中的其他孤兒,比如幾個月大的卡麥恩,德國仔,妹妹梅茜……所有的孤兒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而是一個待售的貨物,不是心智不完善的未成年人,而是被卑劣的當做成年奴隸來使喚,我從未低估某些人人性的卑下,就如同我從未低估某些人人性的高尚,讀到此處,仍止不住淚水漣漣,心如刀割,感概萬千!

既然一切皆空,為什么痛苦的體驗總是來的那么強烈?既然一切皆幻,為什么怒放的花兒總是易被風吹雨打去?

個體的生命好似樹下的螞蟻,風雨襲來,我們四散奔逃,以為拼了命可以躲過一劫,豈不知命運如高大的巨人,它看我們驚慌失措,魂飛魄散,驚懼交加,只是乜斜著眼橫眉冷對,上揚的嘴角冷笑森然,一切皆收眼底,逃,又能逃到何處?

在靈魂的最深處,我們或許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被命運強塞進了人生這輛列車,在沿途的驛站,我們不得不眼看著親愛的同伴們下車,不見,我們不得不眼看著列車呼嘯而去,在沿途把我們一一待價而沽,我們不得不坐在這輛孤兒列車中,眼看著它把我們載向一個個未卜的將來,邂逅一些好人或壞人,攤上一些好事或壞事,成就一段好運或歹運,或喜或悲,或怒或怨,我們在自己的宿命里翻滾,和其他人的命運平行而立,偶或交織,偶或平行,生命有它神奇的密碼,而我們卻屢試不中。

如果人生是是一輛孤兒列車,請你千萬要記得,出發時攜帶上愛和寬容,勇氣和信念!
![圖片發自簡書App](http://upload-
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633247-e5b77da2c7ca9cc4.JP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