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點亮邏輯思維,要是你沒有看過或沒看懂金字塔原理,看這一篇就可以入門了!

學習本篇內容你將知道:

什么是邏輯思維?

為什么要有邏輯思維?

什么時候用邏輯思維?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

如果培養邏輯思維?


朋友圈經??吹接H人在轉發雞湯養生,自己卻無力解釋?

老板經常友好的懷疑你的智商:你有沒有邏輯思維?

老師經常問你:這個到底你懂不懂?

上臺發個言磕磕巴巴總是忘詞,

講個PPT,自己折磨自己熬了幾個通宵,卻給人罵狗屁不通。

給別人反問幾句就無言以對~!

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原因和方法都很簡單,給我們忽略的原因大概只有這兩個原因,1是沒有總結,2是沒有刻意練習。


什么是邏輯?

邏輯就是事情的因果規律。

因果規律.

規律.

對就這么簡單八個字。

常用的邏輯推理方法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外展推理、溯因推理.....停,夠了,太復雜的,我教不了你,你也用不到。目前前面這三個方法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80%-90%的邏輯問題了。

為了弄清楚這三個邏輯的區別,我們先來掌握一些基本的設定:

·規則(關于世界組成的方式的看法)

·情況(世界上存在的已知事實)

·結果(如果把規則運用于該情況,預期將發生的事情)

了解了基本設定后,我們再看常用的三種邏輯推理方法的區別:

演繹推理

規則 ? ?? 價格定得太高,銷量就會下降

大前提 ?如何A則B

情況 ? ? ?我們把價格定得太高

小前提 ?a屬于A,執行a

結果 ?所以銷量將下降

必然B

演繹推理結果必然正確

歸納推理

情況 ? ? 提高價格A

結果 ? ? 銷量下降B

規則 ? ? 銷量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價格太高

如果A有可能B

歸納推理結果可能正確,隨著情況案例A導致的結果B越多,越接近總結規則.

外展推理

結果 ? ? 銷量下降B

規則 ? ? 研究發現銷量價格太高會導致銷量下降

如果A成立,那么B

情況 ? ? 檢查價格是否確實太高A

溯因推理和外展推理有部分類似但不一樣,太過有趣,可以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腦補一下。

回復溯因推理,給你看幾個案例,這里不展開講。

2. 為什么要有邏輯思?

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好好認識這個世界

加快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提高做事的效率,減少試錯成本

講簡單點就是提高智商,少犯錯,多賺錢,過上讓自己滿意的生活。

3.什么時候適合邏輯思維?

anywhere~!

當然小地方有小用處,大地方有大用處。

我們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先搞掂以下場景:

工作中:

開會、做計劃、PPT、解決問題、交待工作、匯報工作

生活中:

購物、旅游、做飯、閱讀、興趣練習..

以上這些需要你看完這一篇后自己總結。

4.如何運用邏輯思維?

·運用演繹推理、老瓶裝新酒!套路走起!

·做項目想要達到項目目標,我們先找一遍資料,發現,前人通過經驗總結,一個項目為了到達一定質量要做好有三個要素:

(規則大前提):?要是一個項目沒有 :確定的范圍、足夠的時間、合理的成本,這個產品的質量就控制不了。

(情況小前提:)而我們公司的項目:三天兩頭改需求、每周催趕緊上線KPI完成了沒、要錢要人的時候,錢沒有!人自己加班,給你算多半個人!

結果:我們的產品上線沒做好。

這是演繹推理。運用方法就是先找到做好這件事的規劃方法,然后套用這個方法,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同樣可以用于做選擇題目,正確的前提是什么,你選擇了符合正確的選擇,所以你正確了。比如面試有好幾家公司給了你offer你不知道去哪家,租房看合適的,市場選擇等等

買電子產品的邏輯

再舉一個栗子:

你去面試一家公司,公司明面寫了要求:

任職要求:

1、有成功互聯網或軟產品的產品策劃經驗(功能設計和可用性設計);

2、參與過產品立項、設計、研發、推廣應用及維護改進的整個過程;

3、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需求分析能力;

4、強烈的市場導向和創新意識;

5、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心。

6、三年及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而你正好符合123456項,所以你肯定有機會

-----------去面試。

給我們的啟示:要做去一件事之前,先了解做好這件事的標準或者方法論,然后按這個規則來做事,比如回答別人的質疑,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原因是:前人按1234這樣做都成功了,現在情況沒變規則沒變,我也是這樣做,所以我肯定能成功。同樣你可以用演繹推理,找到如何開好一個會,如果組織一次完美的旅行、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煮好一煲飯、如何溝通等等。

記住上面一句的重點,現在的情況沒變,規則沒變。以前古代可以三妻四妾、80年代上大學包分配....現在做這事,規則都變了。演繹法適合確定規律的事物推理。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歸納推理

如何有組織性的思考、發言、做PPT、看書學習。比如我們說話如何讓別人聽懂:

老板問你一個問題,哪個手機更好,你要是說:“小米的智能手機非常便宜。雖然三星的產品也不差,但是小米的功能足夠了。同時華為公司….”

這樣說話,問題出在以下四點:

1·原本就不知道在說什么,沒論點;

2·最終也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不知道結論;

3.憑什么這么說,不知道理由;

4.你希望老板怎么決策,不知道行動。

老司機給的說話方法論是金字塔歸納法。論點→結論→論據(理由)→行動。 一般當你沒有練習過的話,通常都是先想到理由,再考慮到我想說什么,最后等別人回答你以后,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F在我們換個思路,想好再說。

要是你還是很無感的話,不訪這樣,你把這個說話的邏輯變換成書本閱讀。

打開任意一本書,比如就我手里這本《金字塔原理》,這是一本寫于1996年的書,我手里拿是是2006版的,很多例子因為都是講傳統企業而且又是西方的,理論又很晦澀,我們如何用歸納法去看弄懂它?

一開始從頭讀到尾?這絕壁是最爛的辦法!!!這是看小說不是看工具書!

正確的看工具書步驟:

1.看前言,了解作者的論點,本方最想表達的核心,把內容比作產品,這就是戰略層,產品要滿足的需求!

2.看一級目錄,作者為了闡述她的觀點方法論,她說了哪些知識范圍,產品體驗之范圍層!

3.看二三級目錄,作者為了說明其中一個內容觀點,她又引用了哪些內容,每一篇是如何闡述的,產品的結構層

4.經過上面三層把這本書的基本邏輯看明白了,最后才是看內容。

按思維導圖的樣式在大腦里面建模。要是在大腦里建不了模,理不清楚,這書工具書,我們永遠都會覺得很枯燥,那一次看都會覺得這書都沒看過一樣。

大腦理解了,把它再看一遍,就好熟記了,然后把它融入生活,或者坐地鐵公車的時候,看了一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它寫得好,你就停下來了,一定要回想,這篇文章它寫得好,它說了什么道理/方法,這個道理/方法怎么是怎么分論點闡述說明的,按時間還是按空間結構,然后自己復述一遍,在大腦里面建模。

這樣一天練一遍以上,遇到什么事你都想清楚前因后果,也能理解領導說的內容目的,誰還敢說你沒有邏輯!


文章太長了,先講到這吧,,大家 可以練習每天對一個熱點新聞進行歸納總結,每周分享一本書,或者用演繹推理來批判它對不對!相信這樣的刻意練習,一月必有小變,三月一大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