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之所以記得起來是因為這部動畫片當時其實沒看懂,多年以后才發(fā)現(xiàn),里面的猴子其實和我挺像的。
小猴子一直在森林里面幸福的生活,但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居無定所,一碰到下雨就無處藏身,弄得像個落湯雞似的非常狼狽。另外,估計猴子建房子也有考慮到泡妞把妹吧,不然情到濃時或者談婚論嫁的時候都多有不便。
在一個大雨的夜晚,猴子下決心明天一定要蓋個房子。
第二天,猴子開始設計,先畫小房子,不滿意,再畫了個豪宅。這下滿意了。猴子邀請朋友們明天來觀禮,大嘴巴青蛙立即將這個消息廣而告之。
猴子忙活了一上午感覺有些累了:天太熱,等明天吧。
到了明天,猴子依然還在樹上做著豪宅夢,夢里面他已經(jīng)擁有了一幢大屋,還有很多美女在里面唱歌跳舞,猴子興奮的手舞足蹈。嘿嘿,讓那些窮逼都羨慕我吧。
夢醒,心碎。原來房子還畫在地上。
被忽悠的朋友們掃興而歸,也不再給猴子提供容身之所。
于是,猴子又開始了大雨中的顛沛流離。
2
你一定會有類似的體驗
今天我先不學習了,但我明天一定開始認真學習。
今天我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證明天一定去,而且狠狠的擼。
我今天把薯條吃夠,然后從明天開始永遠也不吃了。
我這輩子就只買一個包包夠了,以后再也不會買了。如果再買就剁手。
今天我把剩下的幾根煙抽完,明天開始正式戒煙,一根不抽。
等我今天把王者農(nóng)藥打完,明天一定不再打,一定會卸載。
只要有對明天自己行為的預期,從而放縱今天的自己,那么你就是那只等明天的猴子,到了明天一定會開始新的等明天循環(huán)。即使因為內(nèi)疚和負罪感,能夠讓你的行為和計劃短暫的保持一致,也會因為因為達到一致,內(nèi)疚感迅速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繼續(xù)等待明天。
所以我們再次手動開啟了等明天循環(huán)。
盧瑟兒就是這樣練成的。因為太相信明天的自己,所以放縱今天的你。
3
心理學家早已經(jīng)證明,對于未來過于樂觀,總是覺得未來的自己會無所不能,是人類很難動搖的心理傾向。
比如做年度計劃的時候會把每天的計劃安排的滿滿,甚至細致到了每分鐘。公司做計劃的時候會通過冗長的PPT來證明自己在下個年度或者季度已經(jīng)把每天、每件事都考慮透徹。
人們總是憧憬詩和遠方,卻有意的逃避眼前的茍且。這種心理傾向讓我們相信,未來的我們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今天想做的事情。我們覺得,推遲到以后再做,是理所應當?shù)摹N覀兿嘈牛磥聿粌H能彌補今天沒做的事情,還能做的更多。
更糟糕的是大部分人都不會發(fā)現(xiàn)對明天的樂觀主義是問題所在,不會覺得等明天的預估是不切實際的理想。可能是因為某些特殊情況而導致了計劃沒能完成。
這就尷尬了。比如你做了減肥計劃,然而減肥后慢慢的就“遺忘”了減肥這檔子事。回想起來,你不會覺得當初做這個計劃做的過于樂觀了,而可能會把計劃未能執(zhí)行歸咎于工作忙、壓力大等等特殊原因。
既無法發(fā)現(xiàn)計劃的問題,也無法制定有效的計劃。所以導致我們始終站在原地踏步,根本無法得到我們心中想要的。
4
實際上,今天和明天不會有任何區(qū)別。
明天不會變的更好,甚至可能會更忙、壓力會更大、時間會更少、精力會更差。
對明天抱有敬畏之心,對于時間和精力持謹慎的悲觀。
一旦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計劃就具備很強的操作性。
既然不會有任何區(qū)別,就不要指望明天的自己會產(chǎn)生什么奇跡,我們的視角就聚焦于眼前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能做到每天都一樣,而不是明天就會不一樣。
對于想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審慎樂觀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顆粒度不要那么細致,最好留出固定的、精力最為旺盛的時間來執(zhí)行。比如跑步健身,可以放在身體反應最佳的下午4點~6點。而閱讀寫作則可以放在早起那段時間。做到好鋼用到刀刃上。重要的不在于做多少,而在于每天都做。
對于不想做的事情,盡量減少行為的變化性。比如減肥節(jié)食,不要一下子就不吃,而應該逐漸的減少熱量的攝入,同時在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穩(wěn)定。等習慣了后再逐漸減少熱量,做到階梯型穩(wěn)步下降。
當你內(nèi)心存在著掙扎糾結(jié)的時候,請適當留一下,是否有“明天好好表現(xiàn),今天先爽/放縱/放松一把”的年頭,如果是這樣,就就需要給自己制定規(guī)則來結(jié)束明日怪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