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女朋友下班一起吃飯,剛進飯店,她就嘟著嘴悶悶不樂的坐著。問了一下才知道,她今天在公司被一個同事惹到了。
原來是在今天公司項目討論會上,女朋友說了關于某個項目的幾點看法以及預期的發展方向,可是還沒等她說完,她的一個同事就打斷了她的發言,然后針對她說的,逐條否定了她的看法。
女朋友抱怨說:“你說他是不是故意的,當著那么多人的面,竟然把我說的都否定了,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他對似的!”
我只好安慰:“他應該也不是故意的,可能他也只是想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已。”
“那他不能委婉點說嗎?他這明明就是對我有意見!”
好吧,這個同事是徹底把我女朋友得罪了。
其實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明明沒有別的意思,但是話說出來就變了味道,似乎話一出口就脫離了我們的掌控范圍。
人們常常說,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我們又怎么掌握好好說話的能力呢?
其實好好說話并不是很難,只要記住以下幾點就OK了。
基礎篇
01丨不要總是否定對方
要想好好說話,第一點要記住的就是不要總想著否定對方。
試想一下,如果你和對方聊天,無論你說什么,對方都要先否定你的觀點,然后再陳述他的觀點,你說你會不會被氣炸?
既然我們自己不喜歡被對方否定,那我們又為什么去否定別人呢?即使你不認同對方的觀點,那也要先肯定對方,然后再去陳述你自己的觀點。
我們不要總說:“你這樣想不對。”取而代之,我們可以嘗試著去說:“你這樣想有道理,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呢,可能這樣會更好。”
02丨多用“咱們”
我們說話時喜歡用的人稱代詞通常是“你我他”,或者是“你們”、“我們”、“他們”,這樣也就無形中拉遠了自己和對方的關系,讓對方有一種“我們不是一伙的”的感覺。
說話的時候嘗試多用“咱們”,比如說“如果我們部門和你們部門配合的話”,改成“如果咱們兩個部門配合的話”,瞬間就拉近了兩個部門的關系,感覺親切了很多。
03丨了解對方想要什么
在我們和對方聊天的時候,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圍繞自己的需求去說話,但我們卻很少考慮對方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記得之前有一個其他部門的同事來找我合作一個項目,一張口就說這個項目如果能做成對他們部門的好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利潤,還可以擴展客戶群體。這個時候我只問了一個問題就讓對方啞口無言了,我問:“那我呢?這個項目對我有什么好處?”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找到對方的需求點,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在說話的時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晉級篇
04丨控制住你要炫耀的心理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傾述心理,尤其是當我們做成了一件事情的時候,這種傾訴很容易變成一種炫耀。
所以,當你很興奮又很想傾訴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一下,此時你說出來的話,就是一種炫耀。這個時候的你就像是一個等待著被贊賞的孩子,期待著對方給你發一朵大大的紅花。
而在對方眼里,他看到的,很可能是一個洋洋自得正在炫耀自己的你。
05丨不要爭強好勝
說話不是戰斗,并不需要分一個誰輸誰贏。
我就有一個朋友,和人說話特別喜歡爭論,說什么事情都要爭個你高我低。一旦和別人爭論贏了,把對方說的啞口無言,他一整天都會很高興,就像是打了一場大勝仗。
就因為他的這個習慣,很少有人喜歡和他說話,即使在一起的時候,大家也經常對他置之不理。
06丨不要用評價的口吻
如非必要,我們不要用評價的口吻對別人說話。
比如你的一位同事,由于工作業績突出,被領導夸獎并得到了獎金,你稱贊一句“真棒,恭喜你”這沒什么毛病。但如果你用評價的口吻說“做的不錯”,甚至還要發表一下你對對方工作的點評和建議,那你可要當心了,因為你可能因為這句話而得罪了對方。
如果我們用評價的口吻和對方說話,無論我們說的是對還是錯,都在傳遞一種“我比你地位高”的感覺,這種感覺當然會讓對方不爽。
高階篇
07丨說一些自己的糗事
我們都不是圣人,我們都會犯錯。
在我們和別人聊天說話的時候,有意識的說一些自己的小糗事,會讓對方有這樣一種感覺:他身上也發生過這種糗事啊,我也遇到過。這樣能讓你們更親近,也自然而然的拉近了你們的關系。
一般朋友來找你借錢的時候,都會哭訴自己過得怎么怎么的不好,然后利用你泛起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把你的錢借走。其實這本質都是一樣的。
08丨對別人的錯誤留有余地
剛才我也說了,我們都不是圣人,我們都會犯錯。如果你知道了對方的一個錯誤,那在你們說話的時候盡量不要表達出來,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也要克制一些。
記得大學的時候,一到了上下課的時間我們宿舍通向教學樓的那條路上的人真是摩肩擦踵,而這時候走著走著被后面的人踩腳的是就很容易發生。而我就有一個特點,走著的時候如果后面有人踩我,我從來不回頭看,而是毫不猶豫的繼續向前。
后來有一個同學跟我說,有一次我不小心踩到了你,道歉的話都在嘴邊了,結果你卻頭也不回的走了。
我那時候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我知道后面踩我的人不是故意的,那何必回過頭去讓對方難堪呢。說話也是同理,一定要給對方的錯誤留下余地,不要讓對方難堪。
09丨請求別人時,給對方留下拒絕的余地
在微信或者QQ上,我最不喜歡回復的就是類似于“在嗎”這一類的留言。每次我都會想,你有事就說事,我如果回復你“我在”,然后你說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都沒辦法不理你了。
在請求別人私下幫忙的時候,我很少打電話,一般都是微信留言,把要辦什么事、背景是什么、我現在的困擾是什么一次性說清,然后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對方,讓對方可以好好想想是不是要幫我,是不是要給我這個人情。
如果你在請別人幫忙前先問一句:“你有時間嗎?”等對方回答有時間后再說問題,那對方就很難拒絕了。可能你本意只是想有禮貌的請求,但站在對方的角度,這種說話方法很容易被認為是一種道德綁架。
而一旦被認為道德綁架,即使你這次的請求被應允了,下次對方就有意識的開始提防你,你再想讓他幫忙辦個事情就比較難了。
到這里也說了不少了,引用咪蒙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
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希望我說的能對你有所幫助。
不要相信我,
請相信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