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伴:吉麗麗、王娟娟
內容:第一章
時間:2017年6月8日-13日
一、主要內容摘錄
1. 夢的主要來源(也可以作為夢本身的分類)
1)外部的感覺刺激:即使在睡眠中,心靈也與體外的世界保持著持續的聯系,并能將感覺世界的突然感覺編織進夢 。這些引發感覺變化的外部刺激可以是較強的光、噪音、以及睡眠中軀體位置無意識的改變等,都會被我們以夸大的形式帶入夢境。如腳懸空伸出床邊就可能夢到我們站在可怕的懸崖邊或者將要從高處跌落,頭碰巧滑到枕頭下面就可能夢到頭上有重物正要將我們壓在下面。
2)內部的感覺刺激:即感覺器官產生的內部主觀刺激,如夢中在一片昏暗中看到一些混亂的光,于此同時會傾向于看到,相似物體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在眼前,比如飛鳥、鮮花以及動物群體移動的形象。其原因可能在于視網膜的主觀興奮性, 昏暗視野內的光塵是與無數光斑在一起,夢境中出現的繁多群體形式其實是為了配合主觀光影的特殊形式。視網膜上的光斑和光線的輪廓,就是夢中出現的結構原型,我們的夢主要是由視覺影像組成的,其他感官包括聽覺的影響是相對不穩定。
3)內部的軀體刺激:與清醒狀態相比,在睡眠時心靈更能深刻而廣泛地意識到軀體發生的變化。亞里士多德早就聲明夢中完全有可能感受到疾病的開始,即使人們在清醒狀態下還完全感受不到。內部器官的功能失調是夢的刺激源,夢具有一定的預知疾病功能。如心臟病和肺病會使人做焦慮夢,有心臟病的人夢一般都很短,并且以嚇醒作為結束;患肺病的人會夢到窒息、擁擠和逃竄,并且常會做相同的噩夢。
4)純粹的心理刺激:人們夢到的東西是白天所做的事或者清醒時感興趣的東西,或者說是圍繞著現實生活發展出來的。 不管夢中的事情多么神奇,它也無法脫離真實世界,其基礎材料要么來源于感官世界中已見的東西,要么來自我們清醒狀態時已經想過的東西。
2.?夢的形成過程?
在睡眠中,由各種有著不同來源的感覺刺激組成的總和,首先在心靈中引發了一系列的意念,它們表現為幻覺,按照熟知的聯系法則連接在一起,然后按照統一法則進一步引發一系列的想象(景象)。我們在睡眠中,以一種原始的方式去看待事情和自己的感覺,此時很久以前支配我們的就被激活了。
3.?夢的心理特點?
夢的兩個主要心理特點:1)夢主要是用影像進行思考,在接近睡眠狀態時,自主的活動越來越困難,而潛意識的想象通過影像的方式越來越多地出現了;2)在夢中無力進行有意識的想象,即夢主要是無意識的構想,隨著注意力的分散而產生的畫面影像。
4.?夢的主要功能?
對負擔過重的大腦來說,夢的作用就好像一個安全閥。夢具有治愈和解除負擔的力量。
二、我的思考
夢的形成是在一種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由我們的過往經歷或來自內外部的感官刺激,引發的各種情緒和情感的自由組合,在一個關鍵點的引發下,按照一定思維模式和邏輯進行組合。由于不受約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噴發,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己在夢境中再現,那些我們期待的,憂慮的,或者不愿訴說的,都可能再現。我經常會做一些愿望實現的夢,可以說是在夢中達成愿望,醒來后還能夠留有一點期待,那種感覺挺好。
夢的內容可以是虛構的,但夢中的大部分感受是真實的,也就是說即使在醒來面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我們感覺也是相同,比如夢到失去我們會哭泣,這個失去的對象可能是虛構的,但那種傷心的感受是真實。由此推想,那些根植于我們內心深處的觀念,一定程度上會左右我們夢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