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有時,我們自感不足時,常常向外求取,包括對父母,也包括對別人。求給予、關注、愛、認可……在求取不到時,就會憤怒、委屈……
? ? ? ? 為什么求取不到呢?
? ? ? ? 也許,對方力量不足。
? ? ? ? 我嫌父親不顧家,對我們愛的不夠,后來一位心理學家說,父親已經盡其所能了,因為他的力量本來就不多。后來發現,父親的確如同孩子一樣,如今將近70了,更像小孩一樣。父母力量不足,孩子怎么會要到呢?
? ? ? ? 為什么求取不到呢?
? ? ? ? 也許,不適合給我們。
? ? ? ? 大鳥要把小蟲子給饑餓的小鳥吃,如果我們是吃飽了的小鳥,當然不用給了。飄洋過海要用到輪船,如果我們就算是路虎,也不會用到我們,因為所需不同,不會處處唯你獨取。
? ? ? ? 其實,我們不去外求,看向自己,就會發現,除了外界,我們還有自己。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蝴蝶的卵生下來后,沒有父母的照顧,一樣可以化繭成蝶,因為蝴蝶父母早已經把可以讓他們的孩子“化繭成蝶”的生命的力量傳給了它們。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自己也無需外求,因為我們還有自己,看到自身擁有的,要學蝴蝶的卵,用已經具足的力量,面對陰晴風雨。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