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逆人性的,有3種人最容易達成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有人問:

“最近聽到裁員的消息挺多的,有個朋友說公司拖欠了好幾個月的工資都沒發,可能要辭職;另一個朋友說他的公司要裁員。老師,在這個時代,到底要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呢?”

我相信如果你去問十個人,十個人都會說“核心競爭力”很重要,并且每個人都渴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變得牛起來。

然而事實卻是,核心競爭力之所以如此珍貴,正是因為“稀缺”,也就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并不具備這樣東西。

這是因為,核心競爭力沒有具體可見的標準也沒有立竿見影的回報:它更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探險,這個過程就像化學實驗中的萃取過程,如果缺乏強大的毅力和行動力,最后都會不了了之。

01

核心競爭力大起底:能力全息圖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先從一則咨詢案例說起。

咨詢者吳女士(化名)是一名年近四十歲的職場女性,在一家國有企業做文秘工作,在這份文秘工作之前,吳女士是一所高中的語文老師,從22歲參加工作到35歲轉型,足足13年的教齡,后來因為家庭原因,吳女士來到了這家國企從事文秘工作,但讓她倍感受挫的是,每次她給領導寫的報告也好總結也罷,總是被批評的一無是處,這份工作讓吳女士心力交瘁,她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于是就想到了咨詢。

在這個案例中,你認為吳女士的問題可能出在哪里?

一名有著13年教齡的語文老師,為何會在文秘工作中屢屢受挫?

看完能力全息圖,或許你就不難明白這個問題了。

根據能力全息圖,任何能力都由三部分組成:

1、知識:知道和理解的東西,以廣度與深度為評價標準;

2、技能:能操作與完成的技術,以熟練程度為評價標準;

3、才干:個人品質與特質,無評價標準。

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這三樣東西。

通常來說,有知識能達到40分,有技能就會達到60分,熟練的話能到80分,琢磨能到90分,而90-100分,就到了拼才干天賦的地步。

了解到這些之后,我們再回過頭看吳女士的案例,之所以她當了13年的語文老師依舊在文秘工作中屢屢受挫,是因為:

1、吳女士之前的高中語文老師工作讓她積累的更多是寫作理論知識層面的東西,這部分知識最多只占到能力的40分;

2、如果吳女士工作之外很少自己寫文章,或者偶爾記錄心情沒有給報社期刊投稿,那么她在寫作能力方面還沒有積累相關的技能,更談不上熟練寫作;

3、心理承受能力弱,禁不起批評,不善言談,不懂得如何和領導溝通,工作雖然賣力但收效甚微。

一個真正優秀的文秘人員,能夠寫出讓領導滿意的材料,需要具備的能力有:

1、知識:基本的寫作理論基礎、大量的閱讀、熟悉單位業務【滿分40分】;

2、技能:寫作能力、溝通能力(了解領導的預期和意圖)、分析與綜合能力、數據收集、概念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技能60分,熟練80分,琢磨90分】;

3、才干:洞察力、領悟力、個人風格【90-100分,拼的是才干與天賦】。

例如,同樣的報告,有人行文犀利,有人注重實用性,有人具備深刻的洞察力,這些都是個人風格的體現,誰也置換不了。

從上述分析不難得知,吳女士在寫作能力方面只有40分左右的積累:她具有基本的閱讀與寫作理論基礎,但從來沒有寫過公文,對單位業務不熟,溝通能力欠缺等等。

于是,當吳女士從高中語文老師轉型為文秘時,就會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

事實上,所謂的“核心競爭力”恰恰是出現在能力的90-100分區間:你掌握了足夠多的理論與相關知識體系、對技能運用十分熟練,平時也擅長琢磨,再結合你個人的特質呈現,方能成為他人無法替代的能力。

02

核心競爭力的兩大戰略總綱

1、將你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大概率向上發展的方向中去。

這種“大概率向上發展的方向”,就是所謂的風口。

例如,如果你現在恰恰從事的是高科技密集型行業、大數據輔助商業、影像領域、醫療、線上遠程咨詢及教練職業等,這些都是未來告訴發展的行業方向,也就是“大概率向上發展”:隨著時代的推進,你會很快進入快速制造機會的體制上面,完成個人飛速成長,成長為經驗豐富、無法替代且有相當話語權的行業領軍人物。

2、如果你的行業不是大概率向上,可以另辟蹊徑。

但對于很多人而言,并沒有這么好的機會從事這些行業,甚至有的行業屬于社會貢獻巨大但物質回報微薄的類別,例如幼兒園老師、教師、醫生等。

那么,在這種職業環境下,你指望內部轉型希望渺茫,只能從外尋求突破。

有一位法醫是這么做的: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通過微博博客,解讀重大事件,回答網友疑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秦”。

從2012年開始,網絡上出現一部名為《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的小說,不僅能夠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也能普及法醫學知識,例如尸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利用尸塊找到死者身份信息等,漸漸地,法醫秦明名聲大噪,他的作品被拍成了轟動一時的電視劇。

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將一路的見聞記錄下來,用文字作品的方式輸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獲得回報。

比起那些工作不順心動不動就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職場人而言,法醫秦明的這條路顯然高明很多:因為它是通過一條小路逆向發展的,比起收益小的行業而言,用自己獨特的見聞進行輸出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法醫秦明的成功之路。

或許在法醫界,秦明只是一名普通不過的法醫;然而在法醫界中,他是能創作文字作品的——這就是通過多重能力組合,打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通俗說來,這種核心競爭力就叫“在A領域你擅長B,而在B領域你精通A”。

需要注意的是,A和B存在很大的關聯性,能夠相輔相成,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存在:就像秦明本人是法醫,天天和案件打交道,他創作的作品也是圍繞這方面的,恰恰能滿足人們的獵奇心,同時也能普及法醫方面的知識——這就是法醫秦明的特色成功之路。

如果秦明創作的不是法醫方面的小說,而是其他類型小說,他就不太能有核心競爭力。

03

核心競爭力的基石:自我迭代

要說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每個人從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一個企業,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給這個社會帶來不同的效用。

例如一名傳統的費用會計給單位帶來的效用最主要的就是節流,通過控制不合理支出給公司省去不必要的開支。

在費用會計這個崗位中,所謂的“型”就是這名會計用什么方式控制支出,有的通過預算,有的通過制度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型”。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效用函數”理論,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件事物或能力的效用逐漸遞減。

以時間為自變量、以效用為因變量可建立“效用函數”,如圖所示:

比如,一名費用會計通過制定費用報銷制度達到了控制費用的目的,這個制定一旦確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名會計審核費用的能力對單位的效用是遞減的,直至一名新的會計很快就能憑借這些制度審核單據。

效用遞減規律在職場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很多給公司立過汗馬功勞的老員工們,他們的能力效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遞減,于是出現了所謂的“職場半坡”現象,即創造的效益越來越少,而成本卻越來越高。

在這種前提下,單位裁員首先就會考慮拿這些中年人開刀。

而此時,轉型無疑是一種有效抑制效用遞減規律、延緩職業衰退的有效辦法:它將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效用曲線,通過這種“轉型”跳到另一條曲線上,達到一種新的高效用開始新的遞減,如圖:

在當今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練就“轉型”本領,可以通過調崗進行內部轉型,也可以利用愛好實現外部轉型。

1、內部轉型。

例如,一名技術員轉型為項目經理,就是內部崗位轉型。

2.、外部轉型。

比如一個上班族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她特別想在愛好領域發展,做一番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業,也是完全可以的。

在愛好領域,又分為消費性愛好和生產型愛好區別在于這個愛好能否讓你有創造過程,能否讓你的大腦產生多巴胺,且你在這份愛好中體會到的快樂遠遠超過吃喝玩樂,達到“沉浸感”。

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寫作,但能否在寫作領域持續下去并最終靠寫作賺錢,就需要看寫作這個愛好是否為“生產型愛好”。

例如,有人寫作純粹是為了排解情緒,讓自己感覺爽,這種并不需要你創造什么,你只需要把情緒宣泄出來就好,和你邀上幾個朋友大吃大喝沒有本質區別,這叫“消費性愛好”,無法給你帶來經濟收入;

而如果你享受創造的過程,坐在電腦前能持續寫上幾個小時不知疲憊廢寢忘食,這種就具備“生產型愛好”的特點,你只需要持續努力,總能獲得技能增長,甚至于形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04

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三種人

要知道,真正能搞懂核心競爭力并能付諸行動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人,往往是少數。

從我的咨詢經驗來看,具備以下三種特質的人,最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

1、自我驅動

這類人不需要他人驅動,哪怕外界沒有壓力,他也能自己給自己“壓力”——這種人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什么事情非弄得水落石出不可。

比如這種人在平時遇到一個問題時從來不會輕易放過,或者遇到別人問自己問題時就想研究一下再回復,總之,這類人對于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于他人有著高度負責的精神。

2、喜歡分享和輸出

如果你明天要上臺給其他同學講解一篇課文,你頭天晚上會連夜查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結果,越分析越感到有意思,真正學進去了,到第二天,你分享的頭頭是道,別人懂不懂不知道,但是你很嗨倒是真的。

到后來,你為了做好分享,還需要鍛煉口才,學習PPT,等等,一系列能力就都提升上來了。

3、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思考

在1932年胡適的一次演講中他也提到,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后就墮落了,就不去學習了。為這種問題,他給了三個錦囊,其中第一個就是:“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就是腦袋里要有問題,并搞清楚問題。

例如有的人對工作不滿意,自己就會琢磨到底不滿意什么地方,是工作內容枯燥所致,還是自己能力不夠,或者是人際關系障礙所致?

搞清楚真正的問題之后,如果是工作內容枯燥所致,這個人就會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斷挖掘工作內容,每天給自己制定挑戰與目標,如此下來,這個人的成長速度自然是其他人無法企及的。

不知道通過上述的分析,你是否對核心競爭力有所認識呢?

一言以蔽之,核心競爭力是逆人性的,因為這個過程確實很費勁、很麻煩、很耗神。

但是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正是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我們不停地和時間賽跑,無形中給自己搶回了寶貴的時間,積累了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咨詢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2017年新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三個月銷量破五萬冊。新浪微博@趙曉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因為春節的緣故,這期的寫作延遲到這周結束。這個月挺短的,還因工作的原因去了一趟北京。 每天早上都會想一下今天的作業...
    風飄啊飄閱讀 336評論 1 2
  • 5月以來,不知為何,自己越發的慌張、彷徨。這種慌張異于尋常,往常當我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會跟自己說多讀書,充實自...
    sothie殷閱讀 421評論 1 8
  • 在棺蓋揭開的那一剎那,我看到奶奶瘦得皮包骨的軀體紋絲不動地包裹在里面,鐵青發烏的臉色頂著突兀的顴骨,深陷的...
    zns_0868閱讀 308評論 0 0
  • 等待是給予一個人最大的信任。只因是你,讓所有的孤單日子在里開出了花~
    若魚小姐閱讀 40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