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春|不寫信的年代,少了那等待的溫存

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余翠,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

不寫信的年代,少了那等待的溫存

不寫信的年代,我們少了那份等待的溫存。但我們不能失去這種笨拙而溫柔的能力。

記得剛進入大學不久,朋友發消息說給我的信已投遞,“慢慢等吧”,于是我懷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心情,等啊,盼啊……一個星期后,當拿到信封的一霎,古樸的郵票,熟悉的字體,腦海里立即就浮現了那熟悉的面孔和曾經的點點滴滴,信的內容其實很簡單但卻很“暖”——分享各自的生活點滴、感受,談目標,憶往昔……在我回信后的那段時間里,我們又同時懷揣著美好與想像進入等待的日子里,等待是“漫長”的,但絕對是值得和美好的。讀了木心的《從前慢》,腦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仍能和朋友書信往來的珍貴,還有等待回信時那帶著緊張的美妙心情……

看到這么一封信,你不用懷疑里面包含的感情是否真摯,因為“字如其人”,他或急或緩的筆鋒,或濃或淡的用墨,或凌亂或整潔的紙面都在向你透露著寄信人的情緒。而如今當我們在手機或電腦上快速地敲打出一行字發出去時,恨不得對方下一秒就能回復,而對這冰冷的屏幕和簡短的回答又怎能真正猜出對方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沒有了情感的真正流露,沒有了時間的醞釀,等待的美感也就消失了。

手機似乎讓人們的距離越來越近,隨時可以視頻,隨時可以對話,但這種近到沒有距離感、讓人窒息的零距離感,卻讓人們的心靈沒有了對話的空間。而寫信,恰恰是需要一定距離感的,思考,等待,不是即時對話,而是隔著時空,這種距離感能讓人超越不假思索的淺層對白,而進入內心深處,深思熟慮,長長的話慢慢的說,慢下來去體味,慢下來去嘗試理解。寫信告訴我今天海是什么顏色,寫信告訴我你那里陽光正好,寫信告訴我你今夜想要夢到什么,明明動了情,卻又不敢靠近。

除此之外,在社交媒介快速即時的碎片化交流主導著日常溝通的快時代,寫信這種古老、笨拙、緩慢而溫柔的交流方式,一次次讓我們心中涌起暖流。北大給2017自主招生未通過的學生寫了一封信,親吻失意者,柔化了人心。清華給準備帶母親一起上學的甘肅考生寫的一封回信,人生是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你自強不息,我厚德載物。新華女記者寫給學弟學妹的一封信:寒門是苦,貴在久久用功——用自己奮斗的經歷給畢業生鼓勵……打動我們的,除了信中流淌出的那些真誠而充滿情懷的表達外,還有寫信這種方式,所以說它是古老的。因為它在社交媒介如此發達、信息傳播如此快捷的時代顯得很傳統,所以說它笨拙。因為它需要做下來細心體味靜靜琢磨,一字一字的推敲書寫,走進人的心靈深處去對話交流,所以說它緩慢。因為它看起來似乎沒有效率,一條微博,一封郵件能說清楚的,卻娓娓道來說那么多句,而且常常能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所以說它溫柔。然而正是這種笨拙而又溫柔的方式傳遞出的東西卻是這個時代所稀缺和需要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寫信了,社交媒介讓交流如此便捷迅速,有事微信里說,有話微博里講,視頻聊天就能時時實現面對面的交流,為什么還要寫信這種笨拙而落后的方式。被即時社交工具施了魔法的現代人,就像神話中的那個穿上舞鞋停不下來的女孩,長期深陷其中,已經沒有能力讓自己慢下來和停下來了。我們要知道的是,交流不僅僅是工具層面的溝通,還需要心靈的對話。智能手機讓工具層面的對話越來越便捷,卻永遠替代不了人們心靈深處的對話。

拿著手機交流的人,已經慢不下來去寫一封信了,更不用說那份等待的溫存。不是不會寫字,不是沒有時間,而是失去了慢下來與人交流的心境,陷入工具性功能性的社交信息中,內心的情感交流能力也在萎縮和退化。其實,寫信未嘗不是一種獨處的方式。寫信常常在深夜,夜闌人靜,萬籟俱寂,這是人心最靜的時候,而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我身邊的大學生也包括周末的我,已經把那個最寶貴的獨處時間交給了手機,交給了那個虛擬的世界。曾在V電影中看過一個創意獲獎短片:一個人獨自駕船漂泊在海面上,當他發現一個滿是電視的小島后,興奮之余他迫不及待的盡可能多的把那些電視轉移到自己的小船,行駛一段時間后,他的小船因負載面臨沉船的危險,當他扔掉所有最后還僅剩一臺電視時小船仍然要沉,猶豫之后他選擇了自己跳船——犧牲自己保全了那臺電視……是不是可笑又可憐呢?社交媒介毀滅著人們的社交,消滅了人們的獨處時間,使交流停留于淺層的工具層面,寫信的能力也就漸漸失去了……

不,我們決不能失去這種笨拙而溫柔的能力。

想一想我們有多久沒有寫信了?又有多久沒有停下來思考了?很慶幸我有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兼筆友,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能通過這種快被現代人遺忘的方式互訴衷腸亦或是互相問候。

“情書”似乎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熱詞,然而我那異地戀的閨蜜受我的影響也愛上了寫信。玫瑰易逝,彩虹易散,山盟海誓總像昨日的情話,而那些信件卻是最忠貞的見證人,見證彼此之間最甜蜜的愛戀。在吵架的日子,傷心的瞬間,打開信件,總會開啟美好的良性循環,重溫幸福的回憶,而不是在吵架中淡忘曾經那么相愛。她說她總是偏愛慢一點的信件,因為寫下信時自然是最甜蜜的時刻,不需要信那么早的去錦上添花,只愿它慢慢的,慢慢的,在將來兩個吵架的時候做個雪中送炭的和事佬。

是啊,信箋是有溫度的載體,寄信雖慢,但我手寫我心,那種握在手里刻在心里的溫度,笨拙卻無與倫比。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還忙忙碌碌穿梭于各種網頁,或是用著微信,qq等社交軟件時,熱衷于網絡紅詞、熱詞卻漸漸忘記了語言的魅力?不妨停下來,把所有微妙的心情步于字里行間,好讓另一個靈魂與自己感同身受;或是在深夜泛黃的燈光下悄悄寫下自己的心事吧,雖不是信,卻也必定是觸動心靈的文字……

“從前的日色很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愿我們都能在現在的快節奏時代里,過著讓自己歡喜的“從前慢”的日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