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段時間看了劉媛媛的《精準努力這本書》,劉媛媛~一個寒門女孩,出身貧寒,憑著自己的努力逆襲北大,畢業(yè)后參加《超級演說家》,剛開始差點被淘汰,后來買了社會上所有的關于演講的書來學習,練習。最后成為了全國總冠軍。接著又創(chuàng)辦了“媛創(chuàng)教育”,擔任CEO,教大家寫作,演講等。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力量,他把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濃縮成了這本《精準努力》分享給大家,正能量爆棚,滿滿的干貨。讓大家在生活學習中少走彎路,也許有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努力方向錯了,努力還是得精準。
1、夢想:找到方向努力去做。比如有人問怎么才能獲得好成績,說我在學習呀,怎么還是成績不好,那么你問自己確實認真看書了嗎,書里的內容都懂嗎,該背的都背了嗎,如果你什么都沒有,那還怎么談好成績。所有的結果不是問了哪個大咖怎么做都會的,基本都是先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做,然后才是技巧問題。
2、目標:要務實,不要設相互沖突的目標,比如同時要練習寫作,又要練習書法等,時間上會有沖突,實現(xiàn)起來就會比較難。一次設一個目標。設定了目標要對目標進行分解,一步步的做,不要太遙遠,要有可行性且要有儀式感。
3、不要因為自己現(xiàn)有的東西而失去未來的東西,比如很多人在職場工作,每月工資1萬,覺得尚還可觀,但是現(xiàn)在的工作自己不太喜歡,想辭職又怕找不到現(xiàn)有工資的工作,就一直糾結,焦慮。其實有時候舍得打破現(xiàn)有的東西也許未來機會和成就更多。但前還是在自己確定自己目標的能力范圍內。
4.能力圈:投入產(chǎn)出比高的機會
不懂的事情不要去做,如果要做,就弄懂了再做。如果合作你找懂的人,就等于把成功賭在別人身上,風險很大,錯誤帶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我們如果每件事都說多嘗試,多試,這又是一個時間和精力夠不夠的問題,所以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圈。
什么是能力圈,以下幾點去找:
1.記錄自己的成就瞬間
2.記住周圍人的評價
3.在自己背景知識熟練的領域去挖,刻意去發(fā)展一個能力圈
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5.不要再開始的時候,就對興趣下定論,一件事情到底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只是遇到了困難。也許堅持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你的興趣。
摸索一個愿意奉獻的終身領域
6.你的位置決定價值
7.積極競爭力,窮盡方案法則,(遇到問題,要想盡各種自己能想到的方案。哭只是浪費時間)
8.打破恐懼,做任何恐懼的事先列出失敗的后果,如果自己能接受就可以去做。
同一件事上,只允許失敗三次。
失敗的事,我們要分析的根源,要去仔細分析到底要怎么做才不會失敗。是什么原因造成,為什么會造成這樣,列出具體該做什么。
9.會學習,則無敵
接受和消化失敗~學習和自我改變~發(fā)現(xiàn)更多機會,這三者是一個成功的閉環(huán)。
10.加杠桿,杠桿思維
人脈杠桿:搞定一個人(周圍很多你需要的資源),就等于搞定很多人,就不用一個一個去搞定了。
買別人的時間(有些事情可以請別人做,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
11.六部循環(huán):沒有完不成的事
自己定位~瞄準目標~制定策略~執(zhí)行反饋~調整行動~最終完成
12.目標不是策略
13.記事本:記錄別人說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自己看到別人做了讓自己不舒服的事都記下來。
記錄自己不知道的事
記錄自己說錯做錯的事
記錄別人的觀點
14.執(zhí)行篇
15.精力和時間:因為我們沒有這么多精力和時間,就要選擇自己不做什么,碎片化的時間確定自己要做什么,不能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用上,短時間可以讓自己放松一下。省下來的時間,要做更值得的事情,讓時間的價值在未來越來越有錢。
16.焦慮
確定未來,目標
想到最差的結果,做好充足的準備
不要和身邊的人比高下,要和那個最好的人比你能解決多少問題,你就有多少價值
記錄自我和外部評價,充分的認識自我,接納自己,真實的自我和展示自我
17.學習
多學習,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識,才會更好的理解別人說的話
學習自己最急需要用的東西,不能什么都去學,時間精力不夠。
思考:多看別人是怎么思考的。思考是向上和向下的范圍。看到一個問題要深度追究這件事的根源,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或者片面。查閱資料,才不會看到一個觀點就覺得很正確
深度思考:記錄別人好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