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去世了,在她105歲高齡。她的一生經歷無數,外辱內亂、親人離散、顛沛流離、挨批被斗……她經受住了常人無法體會的磨難。生命中的“我們仨”只剩下了她自己,終于一家團聚了。
先生,一路走好。
在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人生必備的5種品質,我要學習她。
01好好愛自己
錢鐘書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評論說,她是世上僅有的“女先生”了,這個帶著濃濃的民國味道的稱呼。
大家說,她和錢鐘書先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相遇的不早不晚,羨煞旁人;大家說,有一種氣質叫楊絳,在她的身上體現了太多美好的詞,睿智、豁達、有風骨,讓人敬佩,大家說……我想說,楊絳先生第一讓我想到的是,我要學先生,首先學的就是好好愛自己。
愛自己是遭受磨難時的妥協,是苦中作樂。年近60歲時,楊絳被下放至干校,當時的人帶著羞辱性的目的,讓她去打掃廁所。那她就把廁所擦得極其干凈,沒事的時候,坐在馬桶上看書。
在自己無法反抗或反抗效果甚微時,一時的妥協忍讓和退后,會保全自己,這是愛自己。沒有因自己的過激言行,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也讓愛著自己的人有了安慰。而在艱難的環境中還能苦中作樂,讓自己過得滿足點,坐在馬桶上看書,那就是生活中的大智,何必在意坐的是沙發還是馬桶呢?
愛自己是在痛失所愛時,依舊能照顧好自己,不讓走了的人不放心。1997年,被楊絳成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后,錢鐘書去世。此時,楊絳已近90歲。她經受了哀慟后,好好愛惜自己,聽說她用敲碎了的大棒骨熬湯。
她整理了她和錢鐘書、錢瑗的作品,在93年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情感真摯,文筆優美雋永;在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103歲出新書《洗澡之后》。好好愛自己,使得一部一部作品,在旁人覺得“不可能”的高齡高質量的誕生。
愛自己是,從今天起,做個簡單的人,不庸人自擾,不沉溺虛幻。
人生酸甜苦辣咸。五種不同的味道,缺少一種都未免太過單調。想要擁有絢爛的人生,就要勇于迎擊多彩的挑戰。哪里會有所謂的一帆風順,哪里會一直有坦然大道,生活必然要經歷各色坎坷。生活中沒有人會理會你的委屈,也沒有人會理會你的無奈,面對生活的嘲諷,給自己一個微笑,大聲告訴自己——我愛你。
02擁有樂觀的心態
都說愛笑的人運氣都會不錯,是因為他們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楊絳先生也是。
樂觀是身處困境心中依舊不抱怨。楊絳生女兒錢瑗時住院,錢鐘書獨自在家。每次看她時,都會跟她說他又犯錯誤了,“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房東家的桌布”,“不要緊,我會洗”;“我把臺燈搞壞了”,“不要緊,我會修”;“我把門軸弄壞了”,“不要緊,我會修”。一句句的“不要緊”平定了錢鐘書的心。
樂觀是對生活的熱愛。錢鐘書“書生氣”十足,生活技能超低,而她這個富家小姐,變成了家里的“女漢子”,擔水劈柴、洗衣拖地、翻墻爬窗、清理修理……家里家外全包攬。婆婆稱她是“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福。”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那就讓自己有著積極樂觀的心,因為世界是客觀的,人心是主觀的,用感恩的心看待一切,懷著愛的胸懷對待別人,一切都會好起來。
03擁有堅韌的性格
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鐘書走時,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媒體說我內心沉穩和強大。其實,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剛過易折,而柔卻更有韌性。她不驕不躁,不疾不徐,卻有耐性。她是不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也不管面對塵世的浮華或人間的痛苦,都能保持平靜的心態。
人生重要的是內心,而不是外物。楊絳和錢鐘書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短的居處。北京三里河,一個屬于國務院的宿舍小區,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幾百戶中唯一一家沒有封閉陽臺、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而她將高達八百萬元的稿費和版稅,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全部捐贈給了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
04擁有獨立的人格
“不是誰攀緣了誰,不是誰歌頌了誰,不是誰滋養了誰,而好似兩個高大獨立的人體,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姿態,向木棉和橡樹一樣,彼此獨立,相互致敬。”
舒婷的《致橡樹》說出了夫妻之間最重要的獨立,是沒有你,我很好,有了你,我更好;在一起白頭偕老,度過一生,是最好。因為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思想交流,彼此獨立,又相互扶持,相互促進。
楊絳最出名的是錢鐘書的妻子,可她自己憑著自己的能力,翻譯的《唐-吉坷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也是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她獨立的,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像菟絲花樣的攀附。
05平和的人生
她的心聲: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