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那么熱,一起去吃冰

這已經是我在成都的第三年了,轉眼又踏入了夏天。每當身旁有人抱怨天氣熱得煩人的時候,我依舊不以為然,在我心里,成都的夏天是不夠熱的,也到不了煩人的程度。我靠著一臺小電扇安穩地度過了之前的兩個夏天,有時候凌晨醒來,還有輕微的冷意,會順手關了電扇,而空調完全是用不上的。這與我家那邊不同,家鄉的夏天是那種想想都會起雞皮疙瘩的熱。

小時候對熱似乎不夠敏感,不管太陽多大,溫度多高,也一定要和同伴穿街走巷,爬樹摘桃。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找一口搖水井,使勁搖,等溫熱的水漸漸變得清涼,捧起來洗把臉再喝幾口,瞬間又活了過來。那時穿短袖短褲,身體會曬出黑白分明的界線。村里的小店也還沒有冰箱,自然沒有冰棒賣,但每天會有小販騎自行車來村里賣冰棒。冰棒用白色的泡沫塑料箱裝起來,里面再裹著幾層舊棉襖。

每次去母親那求幾毛錢,再奔去小販那里買冰棒,一毛錢一根的紅磚,兩毛錢一根的綠豆,站在小販身邊,看著他打開泡沫箱子,掀起棉襖,拿出冰棒,心里是無比的期待和快樂,好似這炎炎夏日在這一瞬間凝固成了一個清涼世界。那時吃的多的是一毛錢的紅磚,有時候也奢侈地吃一回綠豆,一小口一小口地舔,可不愿輕易地將它吃完。

漸漸大了,開始怕熱起來,把身體暴露在陽光下變成了一件極不情愿的事情。初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母親每周會給我5塊錢的零花錢,平日里不舍得用,但到了夏天卻是沒辦法的事了。鄉村中學設施破爛,一個教室就兩臺快要轉不動的吊扇,也不許男生穿短褲拖鞋,40來號人窩在教室里,就像在熬一鍋漿糊。衣服是濕的,額頭的汗水順著臉頰掉落在書本上,感覺一切都是黏濕的。我記得那時候最難的事情就是喝水,學校只有幾口搖水井,晚自習下課趕著去喝水的人特別多,老實的人是接不到水的。我通常和同學踩著鈴聲往外跑,速度快還能接一瓶水,慢了就只能去商店買東西解渴。礦泉水是很少買的,冰棒也吃的少,那時學校的商店里有一種五毛錢的果凍,比較大一個,老板把它們放進冰箱里凍得硬邦邦的,買來在晚自習偷偷地吃,用勺子一點點地刮,像吃冰沙,可以吃很久。現在我也常去超市買不同口味的果凍放進冰箱里凍,會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高中是在市里讀的,條件變得好了一些,天花板有四臺吊扇,夏天的校服變成了短褲,教室還有桶裝水喝,但依然覺得熱,也不是變得嬌貴了,而是城里明顯比鄉下熱了許多。那時家里的日子沒有以前那么拮據了,身上的零花錢更多了一些,買起零食來也不如以前心疼了。那時的一個好友喜歡孫燕姿,單放機每天都放她的歌,夜里上完課我們常去超市買盒裝的冰紅茶,盒子的封面就是孫燕姿,記得是1塊5一盒。我們邊走邊喝,有時候會去教室樓下的湖邊散步,夜晚的風輕輕地吹來,冰過的紅茶有清涼的甜味,朋友哼起孫燕姿的歌,有時候會覺得夏天很美好。

大學在省城,但明顯又比家鄉的小縣城熱了一些,我在那里經歷過最熱的一段時間。大三的暑假我留校考研,天氣異常的熱,一整天腦袋都是暈乎乎的。白天去教室自習,吊扇咿咿呀呀地搖著,送下來的風都是燙人的,有些男生忍不住脫掉了上衣。晚上也是熱的,洗了冷水澡,一會又出一身汗。我當時一個人住在宿舍,晚上睡覺前先用冷水拖一遍地,干了鋪上涼席,室友的電風扇全部擺上對著吹,再把濕毛巾裹在肚子上,才勉強睡得著。那時候學校大部分商店關門了,宿舍底下有一家奶茶店依然開著,中午打飯回宿舍會順便去奶茶店買一杯冰鎮西瓜汁,5塊錢一大杯,冰冰爽爽的,特別解熱。想來要是沒有那一家奶茶店,那個暑假我恐怕是很難熬下去了。

現在我依然怕熱,怕家鄉的夏天,但想起夏天吃冰的快樂,想起那些關于夏天的記憶,心里似乎有一陣陣的涼爽的風吹過。天氣那么熱,一起去吃冰,這應該是夏天最快樂的事吧。

文/小來(轉載約稿請私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