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我還會再來

出差麗江,短暫停留,本沒抱多少期待。爬雪山不是時候,準備晚上去古城轉轉。只希望在走街串巷之余,能找到一間講究的咖啡館,安靜的呆一會兒。

還真找到了這么一個。我坐在那翻看了書架上的幾本書。選書的質量頗高。店主人說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卡布奇諾的味道也好。

這家咖啡館隔壁是一家叫做“賢良子草堂”的店。店門口貼有一副楹聯。上聯:堂中字藝殘延留守古鎮作稀客;下聯:戶外商機盛旺陟富潮遷送故人。我進咖啡館時,此店大門緊閉。出來時,門開了,燈火通明。一位老先生坐在店里盯著電視看。草堂是一個大開間,進門擺著一個鋪著毛氈的大書桌。店內四壁掛滿了書法作品。角落里放著電視機,吃飯的小桌和椅子。

這位老先生是個熱心人。見我對書法很感興趣。起身和我攀談起來。說到高興處,他不自禁的用手拍一下我的手臂,一派天真。這是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他姓楊,祖籍湖南常德,他的祖先工于醫道,注重詩書傳家。代代文脈不斷。有位祖先楊綽曾是清代進士李樾的老師,御賜“孝廉方正”稱號。自此累世以私塾老師聞名。楊先生用諧音“賢良”代指祖先的德行,子是子孫的意思,賢良子草堂由此得名。

他是自學書法的。臨摹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他寫的小楷極為工整。對待臨摹一絲不茍。他曾找來多個王羲之書法作品的版本,反復對照,發現蘭亭集序里有幾個錯別字。同行有醉心于王羲之書法的,經他提醒大為驚訝,自己臨摹多年竟未發覺??少F的是,他并不泥古,提醒我:“臨摹是基礎,但最重要是形成自己的風格?!?/p>

別看他晚年醉心書法,年輕時卻從事道路測繪。翻山越嶺,風餐露宿,非常辛苦,為解乏漸漸習慣飲酒。我們見面時,他已喝的微醺。桌子上還剩些飯菜,很家常、隨便。一邊跟我談話,他還不時進臥室取出一些書法卷軸給我看。他的這間臥室窄小,除放下一張單人床外,剩下的空間塞滿了一卷卷的書法作品。我就是這樣看了他臨摹王羲之的《草書訣》和顏真卿的楷書作品。

他說麗江繁榮以來,他把自己宅院的大半租給了外地商人經營客棧生意。自己只留了這一間。很多街坊鄰居,故人知己,生活富裕發達,漸次搬離古城。他自己時常有故鄉是他鄉,主人似客人的感受。

麗江方言,本就不太容易聽懂,他又喝了酒,吐字不太清楚,對于他的話我只能聽個大概。但就是這一席半生不熟的談話,我們彼此都很高興。作別前,我也拍了拍他的手臂,希望他少少飲酒,多多珍重。

在夜色里我又逛了幾條街巷。在方國瑜故居門前稍作逗留。記錄了幾幅工整的聯句。得以遇到這位老人,得以記錄下幾條聯句,得以在適宜的天氣里踏過古城的青石街巷,我感到此行麗江沒有白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演講/Sven 翻譯/振飛 紀錄/忠爽 文本為Sven老師在樂知學堂最后一天給華德福教師自我成長的演講。 華德福教...
    忠爽生活教育閱讀 2,669評論 2 9
  • 我知道這一天會來,卻沒想到這么快。 喜歡你的時候不曾設想未來,要離去的時候才懂得一切皆有變數。 我變成了百萬分之一...
    董雬閱讀 176評論 0 0
  • 我在
    mogel閱讀 11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