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開播時,金馬獎影后歸亞蕾讀了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
一石激起千層浪,身邊的長輩們都討論起了“人生”和“生命”。因為一直在醫院工作,見了太多死亡與新生,對瓊瑤的信感觸很深,雖然還是一如既往地認為她的文字有些矯情,但是對生命的觀點我是認同的。但今天我不是想說死亡這件事,而是想思考一下,對自己的生命,我們有多少選擇權。我們懂得什么是尊重生命嗎?
快畢業那年我在ICU實習,看見好多退休高干在里面躺著,身上插了各種管子,用呼吸機維持呼吸,無法進食就靠鼻飼和靜脈營養液來維持。每次去給他們做治療,看到他們眼睛總讓我害怕,就是那種讓人不寒而栗的冷漠,似乎一切都麻木了,只有給他們抽動脈血時因為很疼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抽動。有些剛住進來的病人,手上都有約束帶,防止他們拔管。一次為一個病人做治療,需要解開約束帶,他立刻就去拔呼吸機的管子,力量驚人,四個人一起才把他壓下來。
“他們這么活著太痛苦了!”我對老師感慨
“他們也不想活啊!”老師回答我的時候很淡定
“那為什么還這么維持著,太難受啦!”
“家里孩子不讓死,他每月退休金不少錢吶!”
......
也許有人會說是因為兒女孝順才不讓老人家離開。可是ICU高昂的醫療費用絕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前幾日陜西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大家都認為是我國醫療制度有問題,為什么一個清醒的人無權決定自己是否手術。是因為制度的制定者從沒考慮過,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有選擇權!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他的選擇。
瓊瑤信中說:人生最無奈的事情,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我們無權決定自己是否來到這個世上,而生命的終點我們是必須面對的,為何還不能自己選擇!就像在ICU中長年躺著的他們,曾經也風光無限,到生命最后這一程卻是如此模樣。
很多人一直追美劇《實習醫生格蕾》,每一集都有淚點,都有生命的離去,但是卻讓觀眾覺得充滿了溫情。我們能發現,每當一個生命要離去時,或年邁,或年輕,都是他自己來決定,身邊至親哪怕很不舍也會擁抱他,并且祝福他。這是尊重生命的最好詮釋。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彼此是平等的,為何要把我們自己的觀點強行安在別人身上。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有體會,比如孩子教育問題,強權只會起反作用,和孩子平等交流才會有效果。而成年之后長輩們天天在你耳邊催婚,你是什么感受。甚至有人對自己現在的性別很痛苦,如果他想換一種性別呢?
尊重生命這個話題好像很沉重,其實不然,就是需要我們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制度的訂立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充分考慮當事人的權利,那么產婦跳樓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如果有一天親人想選擇有尊嚴地結束生命,就請尊重他的選擇,陪著他走完那最后一程就好。他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