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事出差回來,給我帶了幾塊當地的點心。當時急急忙忙的,隨手塞進辦公桌旁邊柜子抽屜里,很快就忘了。
這些天單位的事特多,吃飯也不正常,一天里能吃到一頓飯就算不錯了。那天晚上一邊在加班,一邊餓得眼冒金星。突然想到抽屜里的點心,大喜過望,撕開包裝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一個綠豆餅。
這塊餅個頭很大,厚重方正,宛如一塊沉在河底經年的青石。然而看似堅硬的外表下,包裹著滿滿的綿密清香的餡子,有著豆沙一般的柔靡口感,甜潤卻不膩口。咬開來,有一種驚喜,是嗚咽低沉的大提琴獨奏后,陡然響起的一段悠揚排簫。
渡盡劫波,正風中凌亂之際,忽然被這世間溫柔以待。
于是我,三口兩口又吃掉了一塊。
對甜食我始終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即便是我之前寫到的桃酥。吃到了,固然是欣喜,吃不到也可以相忘于江湖。何況這么大個頭的綠豆餅,讓人望而生畏。如果可以選擇,它絕對不會出現在我的視野里。
饑餓造就美食,餓了吃什么都香,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
2
大約20多年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有一年去黃山玩,當時只帶了幾十塊錢,天不怕地不怕,來了一場所走就走的旅行。等爬到山頂,天已經黑了,肚子餓得咕咕叫。想到飯館吃點東西,一看菜單就趕緊溜了,一盤青菜的價格就是我一半的盤纏。沒想到山上的食物這么貴,我們都傻眼了。
還是同伴機靈,他從包里掏出一袋真空包裝的榨菜片。多么珍貴的榨菜,放在包里被陽光烤得溫熱,咸咸的鮮美無比,可口極了。
山風漸漸涼了,有錢的游客都進了賓館房間。為了明天早晨的日出,我們租了大棉衣,打算露宿一宿。兩個窮學生,坐在松樹下,背靠山石,用一種非常細致認真的方式,一根一根分享這袋榨菜。最后,將袋子撕開攤平,將袋子里剩余的一點點湯汁全部吃進肚子,一點也沒浪費。
我發誓,我從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榨菜。
3
有一個忘年交朋友說過他的經歷。那是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坐車去市區的電影院看當時最熱門的電影《三笑》。年輕的朋友們不一定知道這部風靡大江南北的黃梅調電影,巧笑倩兮顧盼流云的陳思思,是他們那一代小伙子們最初的夢中情人。因為一票難求,所以要早早到電影院門口等退票,連晚飯也沒吃。
等到電影看完,還沉浸在秋香那勾魂攝魄的笑容中難以自拔時,突然發現下雨了。無奈只得躲進旁邊的一家雜貨小店,店主人倒挺客氣,拿出竹椅子讓他坐著等雨停。
雨越下越大,看起來一時半會也停不了。他饑腸轆轆,嗅覺卻異常靈敏。盡管沒有扭頭,從空氣中飄來的香味告訴他,店主開始吃飯了。他頻頻回首,終于在某個瞬間和店主的眼神撞上了。他臉臊得通紅,只好囁嚅著說,你家的飯真香啊……
多年以后他告訴我,其實那只是一碗澆了土豆肉汁的湯泡飯。土豆燉得很軟爛,加進一些爛熟于鍋的五花肉丁,撒上圓白菜粒。舀一勺拌進泡飯里,那味道,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到了天堂的感覺。
我完全相信。土豆這種食材,由于太過平凡謙遜,必須搭配肉類才能激發出令人驚喜的口感,譬如牛肉、排骨。用大鍋文火加冰糖、八角、生抽慢慢燉,浸泡在肉汁里的土豆會吸取所有的味道精華,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
當然,讓他念念不忘30年的絕不僅僅是那一碗土豆肉汁飯。
4
我曾一度認為,只有富足閑適的生活才能滋養出傳世的美食。有意思的是,我漸漸發現我們不少美食的出身其實都很卑微和倉促。
叫花雞是乞丐的發明,擔擔面是挑夫的創意,驢肉火燒是碼頭幫會的原創,豆腐則是道士煉丹的意外收獲。
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同樣也在中華料理發展史上留下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桂林米粉的出世,源自秦王嬴政南征。為了適應北方士兵的胃口,軍中廚子以大米為原料做成類似于面條的粉條。
本地有名的下塘燒餅,據說也是三國曹操部隊臨時用行軍鍋倒扣,下面用樹枝生火,才烤出了又香又脆的燒餅。曹軍士兵飽餐一頓后,士氣大振,打了勝仗。
傳說朱元璋兵敗徽州,逃到皖南的休寧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四處尋找食物,在草堆中搜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這豆腐已經發酵長毛了,隨從只好硬著頭皮,放在炭火上烤熟了給朱元璋吃。誰知這位“落難皇帝”吃得津津有味。打了勝仗以后還命令隨軍廚師做來犒賞三軍,于是便有了徽州地區至今流傳的標志性菜肴—“毛豆腐”。
壓力產生動力,在吃這件事情上,我們有理由為先人的智慧充滿自豪和驕傲。
民以食為天。在不同的時空里,我們對食物的感受不一樣,唯有一種元素是共同的,那就是口腹之欲。這是一種最樸素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人類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原動力。
我祈禱,未來的每一天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方不辜負這靜好歲月,安穩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