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開窗戶,一股清風拂面而來。仲夏之初的清晨,陽光明亮卻不火辣,窗外的樹葉綠得發亮。
身邊的那兩個人,一個在大床上,一個在小床上,一個抱著枕頭,一個擁著薄被,睡得那么恣意、香甜。這一老一小熟睡的樣子,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粽子。床是托盤,他們就是兩只任意擺放的粽子。
人,就是這樣,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當你覺醒時,你會發現,讓你高興或生氣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和看法。拿我老公和孩子睡覺的事情來說,當我執著于自己的固念,認為人要珍惜時間,一定要做點什么時,我就不能接受他們晚起的事實。那時,我的心就會急得像貓抓一樣,各種情緒隨之而來。而當我能保持一份覺醒,能安住于自己的內心,放下對外在的苛求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不再為他們的晚起而焦慮不安,也不覺得他們是在不思進取、浪費時間。因為,我終于明白,我所有的“作為”不過是源于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的那種恐懼。
沒有了我的喊叫,他們自然而醒。老公喜歡在屋子里瞎轉悠,孩子喜歡坐在床上或沙發上發呆。這一次,我沒有對他們發號施令:你趕快出去鍛煉,你趕快洗臉、刷牙、吃早飯。我安然地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
我為我自己煮了餃子,還多加了一個番茄。美好的一天從自己喜歡的早餐開始。孩子說,他還想吃雞蛋餅,老公也附和。好吧,我吃飽了,現在讓我為你們洗手做羹餐。
攪面,打鵝蛋,切蔥花、火腿粒。沒有雞蛋,就用了鵝蛋(從婆婆家帶來的),今天的就叫鵝蛋餅了。
坐上平底鍋,倒適量的油,待油熱,倒入攪好的面糊,輕晃平底鍋,讓面糊在鍋中漫開,然后小火慢煎。期間,不時地晃一晃鍋。等餅能在鍋里自由晃動了,就可以翻另一面煎。我學著電視鏡頭中廚師掌勺的樣子,手握鍋柄,輕巧地一抖。果然,鍋里的餅在空中翻了個優美的跟頭,另一面穩穩地貼鍋而落,再用小火慢慢地煎。很快,廚房里香氣四溢。再抖一下鍋,餅又重翻到另一面。須臾,圓圓的、鑲著蔥花和火腿粒、兩面金黃的鵝蛋餅就出鍋了。我把它擺放在一個青花瓷盤中,青黃相襯,像一張畫。我第一次為自己做的早餐所感動。我也第一次體會到了當下的力量。一直以來,我身心分裂得厲害。對于我來說,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真的很難。
最后,仍然用南懷瑾先生的話自勉:只要你專注當下,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真正的道場不是寺廟、不是禪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實的道場就是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眼前的存在,每一個念頭。
覺醒就在一瞬間。愿自己常保一顆覺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