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路上,一直思考寫篇關于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為主題的文章,考慮一路,最終放棄。也許是覺著寫出來的內容會對那些只要求孩子學習成長,而自己停滯前進的父母帶有一些抨擊吧,也或許是時機還不成熟,自己還不夠沉淀吧。
索性,寫寫我們這一大家子吧!那就信馬由韁吧,看看能否寫出花!
我們家男女比例1:5,屬于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從比例上看,就知道老爸從帥氣的青年到現在兩鬢蒼蒼,這三十多年一直在他的女人和小情人之間左右搖擺,辣么幸福,又辣么滿足。
01、爸媽篇
爸媽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年輕時的爸爸帥氣有文化,美中不足的是眼睛有時候斜視才會看到想要看到的東西。他眼睛的斜視遺傳了奶奶的基因,而我,遺傳了他。許是他基因的強大,在爸媽之間,我愛他的份量比愛我媽多了很多,也多了十幾年。
據媽媽回憶,當時和爸爸的第一次見面并沒有覺察到爸爸眼睛的問題。那個年代,多看彼此一眼就會害羞吧。那次,爸爸給媽媽買了身花衣服和瓜子喜糖,給了500塊錢,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來了。
后來,爸爸帶著媽媽去縣城照相(那時候是黑白照,相當于拍婚紗照),媽媽發現了爸爸的眼睛斜視,很生氣、自顧自地回家了。她跟姥爺說明了情況,表示不愿意這門婚事。姥爺以爺爺一家人性很好為由,把媽媽嫁了過去。
姥爺是真的認為爺爺一家人性很好,還是覺得已經定親,如果反悔會被人恥笑,他的想法不得而知。而現在,我很感謝姥爺的這一決定,正是他的堅持,才有了我們姐妹四個。
歲月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三十六年已逝,媽媽臉上的笑容,我們姐妹的成長,都見證了爸爸的人性,真的很好!
爸媽都是農民,婚后媽媽一直忙家里的農活,爸爸修過鞋,還做過一些什么工作我不記得了,記憶中最長的工作是在縣城某一家工廠燒鍋爐,直到現在。
媽媽說,年輕時受苦很多,也會因為生活瑣事和爸爸吵架。
可在我的記憶中,爸媽從沒打過架,只有媽媽的碎碎念,爸爸的沉默不語。
記憶中,每一天,每一餐,每一碗粥,只要媽媽在,總是媽媽盛粥,爸爸接過就喝。
媽媽沒有上過一天班,可她掌管家里的財政大權,爸爸在外上班午餐費都是給媽媽要,爸爸從來沒說過什么。
我們姊妹四個,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從沒聽過爸爸媽媽唉聲嘆氣,也從沒聽過養女兒怎么怎么沒用的話。
后來,三姐將爸媽兩人唯一的合影去相館翻新,是彩色的。爸爸很帥,媽媽很美!
去年是爸媽的珊瑚婚,在我的推波助瀾下,爸媽拍了婚紗照,爸爸依然帥氣,媽媽依然美麗動人!
婚紗照掛在家里的西墻上,是一道美景,也是爸媽相守三十多年愛的寫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