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數字足跡
- 指一個特定的人在互聯(lián)網上的活動信息
多任務處理
- 多任務處理是指32位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多任務處理是指系統(tǒng)可同時運行多個進程,而每個進程也可同時執(zhí)行多個線程。一個線程是指程序的一條執(zhí)行路徑,它在系統(tǒng)指定的時間片中完成特定的功能。系統(tǒng)不停地在多個線程之間切換,由于時間很短,看上去多個線程在同時運行。或者對于在線程序可并行執(zhí)行同時服務于多個用戶稱為多任務處理。
鏡像神經元
- 鏡像神經元是人類有一群被稱為“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激勵我們的原始祖先逐步脫離。它的功能正是反映他人的行為,使人們學會從簡單模仿到更復雜的模仿,由此逐漸發(fā)展了語言、音樂、藝術、使用工具等等。這是人類進步的最偉大之處之一。
技術決定論
- 技術決定論:最早是由凡伯倫[2] (Thorstein Veblen)于1929年在其著作(The Engineers and the Price System)中首次提出來的,它是技術發(fā)展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流派。它建立在兩個重要原則基礎之上;一是技術是自主的;二是技術變遷導致社會變遷。其理論為為兩大類;強技術決定論和弱技術決定論。強技術決定論是一個極端的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是決定社會發(fā)展的唯一因素,否認或低估社會對技術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其代表是奧格本學派。弱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產生于社會,又反作用于社會,即技術與社會之間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所以也被稱為社會制約的技術決定論。
參與性媒體
- 參與性媒體是“多對多”的媒體,每個人都能接入網絡,成為文字、圖像、音頻、視頻、軟件、數據、標簽、連接等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互聯(lián)網誕生之前技術結構的局限所導致的信息發(fā)布者和受眾的不對稱已經不復存在。
- 參與性媒體是社會化媒體,其價值和能量來自許多人的積極參與。這種價值不僅來源于受眾的數量,更來源于人與人彼此聯(lián)系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人形成群體乃至市場。
- 通過信息網絡和通信網絡的強化,社會化媒體能夠讓各種活動的協(xié)調變得更快捷、更節(jié)省成本、涵蓋面更廣。
數字素養(yǎng)
- 數字素養(yǎng)是指獲得工作場所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全部精致能力,個人需要領會全部技術潛力,學會運用能力,批判精神與判斷能力。
媒體的多任務處理
- 在不同的任務之間迅速切換,而不是同時處理多個任務。
神經重構
*人腦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
- 人習得新技能時,大腦中的神經元組會在特定的網絡中建立新的連接,并且強化節(jié)點間的通路。
執(zhí)行控制力
- 只是一種功能,而非一個個體,它協(xié)調了注意力和記憶力的運作。
工作記憶
- 你的大腦將記住的信息從潛意識中調動到注意力可及的地方
執(zhí)行控制區(qū)/認知控制區(qū)
- 大腦的特定區(qū)域能夠調用特定的記憶并且將有用信息保留在工作記憶中。
元認知
- 執(zhí)行控制力還讓我們能夠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思索
- 元認知知識:指個人對自身及他人作為認知主體的了解
- 元認知規(guī)則:指對認知和學習經驗加以管理的規(guī)則,通常通過一系列控制學習行為的活動來實現
- 元認知經驗:指同當前持續(xù)的認知活動有關的經歷
注意瞬脫
- 短暫的注意力中斷
雞尾酒會效應
- 在雜亂的環(huán)境中,你調動起注意力的執(zhí)行控制功能,只聆聽一個聲音并且將其他人的聲音屏蔽在外
選擇性忽視
- 目標和意圖驅動著執(zhí)行控制力為達成目的而處理信息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信息,同時屏蔽無關的內容。
郵件性呼吸驟停
- 在讀寫郵件的時候體會到屏氣凝神的感覺
數字化
- 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yōu)榭梢远攘康臄底帧祿僖赃@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yōu)橐幌盗卸M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tǒng)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
間接性強化
- 指的是一種偶然地或間接地、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fā)生的行為進行強化的方法
超鏈接
- 簡單來講,就是指按內容鏈接
搜索引擎
- 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將用戶檢索相關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系統(tǒng)
互聯(lián)網思維
- 互聯(lián)網思維,就是在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yè)價值鏈接乃至對整個商業(yè)生態(tài)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信息過載
- 指社會信息超過了個人或系統(tǒng)所能接受、處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圍,并導致故障的狀況。
流量控制
- 新的通訊技術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何時、以何種方式、與誰互動——巴倫稱這種變化為“流量控制”
- 是利用軟件或硬件方式來實現對網絡數據流量進行控制的一種措施
“半同步”交流
- 既非同步也非不同步,各種不同的社交情境以不同程度的同步性發(fā)生,不時發(fā)生重疊
專注
- 指的是擺脫不假思索的生活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事物保持敏感
神經元再利用
- 腦這種令原有機制服務于新功能的現象
“生物反饋”或“神經反饋”
- 在阿爾法波出現時播放反饋音,并讓被試設法延長聲音持續(xù)的時間,沒有經過冥想訓練的普通被試也能自主強化阿爾法波的活動
默認網絡
- 人具有不同的大腦網絡結構,與之對應的注意力也有所不用。研究者們將其中一種網絡結構稱為“默認網絡”,或“敘事網絡”,當你進行自省,回味幻想,喚醒記憶或制訂計劃的時候,這種網絡就活躍起來。
番茄工作法
- 一種簡單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你只需將你每天的主要任務寫在一張紙上,將計時器(計時器長得像番茄,這種方法因此得名)定到25分鐘,然后開始工作,直到工作完成,或者計時器響起。然后花5分鐘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重復這個過程四次,然后你就可以休息較長時間。
第二章
“垃圾識別”
- 對信息的批判性吸收
URL
- 統(tǒng)一資源的定位符,是對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是互聯(lián)網上標準資源的地址。
三點定位法
- 從三個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處驗證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集成服務
- 是指在現代數字網絡環(huán)境下,以現代信息集成理論和技術為基礎,通過對服務要素進行集成與動態(tài)整合并構建優(yōu)勢互補的集成化服務體系,使用戶在最少的時間里通過最小的成本利用到最需要的資源和服務的一種服務理念和模式
內容工廠
- 將需要推廣的品牌名稱和毫無意義的詞語或者從別的博客上摘抄下來的內容混合在一起發(fā)布
社會化媒體
- 所謂的社會化媒體,指的就是協(xié)調社交互動和社會關系的在線網絡。構建并不斷豐富個人學習網絡,必須將內在能力、外在技術以及社會化的能量結合起來。
信息力
- 對信息的注意力,指的是指出“看啊,那就是我正在注意的東西”的能力,這是合作的基本元素。
- 具有目的性的注意力,與過濾信息的工具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思維過程,我管它叫“信息力”
- 信息力結合了注意力技能、有效的技術以及社會化互動,它的作用在于隨時隨地找到對你有用的信息
門檻站點
- 助人入門的網站
“搜索引擎觀察”網站
- 是搜索引擎業(yè)界的專業(yè)網站,是一個提供搜索引擎信息和資訊以及搜索引擎營銷服務的網站。搜索引擎觀察提供網站搜索引擎行業(yè)分析技巧和信息,并幫助網站所有者不斷提高自己在搜索引擎中的可見度
眾包
- 指的是超級大規(guī)模協(xié)作,眾包并不面向某些組織,而是公開召喚人群。用以
描述把問題和任務分成小塊,然后公開呼喚群眾志愿參與的現象- 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zhí)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
消費媒體的五條原則
- “消費媒體的五條原則”其實是“將被動消費轉化為主動學習的五條原則”
- 第一條原則是“保持懷疑”
- 第二條原則是“主動判斷”
- 第三條原則是“開拓思維”,這是鼓勵我們尋找與自己想法相違背的意見
- 第四條原則是“不斷追問”,這跟我所倡導的“偵探式的思維”不謀而合
- 第五條原則“學習媒體技能”則強調,積極地投入社會化媒體,能夠讓你參與到文化的創(chuàng)造中去,讓你了解到文化產品制造者們的思維模式,這對你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決策引擎
- 所謂“決策引擎”,是搜索結果直接呈現用戶所需的信息,而不是簡單地給出一個鏈接
H因子
- h-index又稱為h指數或h因子(h-factor),是一種評價學術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數”,一名科研人員的h指數是指他至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
- h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一個人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他的論文影響力越大。
新聞雷達
- 即將不同RSS推送消息按某種邏輯捆綁在一起。如果你不想自己動手,現在也有很多的網絡服務商提供相關功能,為設置新聞雷達提供了便利。
算法權威
- 指的是:涵蓋數字化信息集成技術和人的意見的系統(tǒng)
- 他對算法權威的定義是“一種認為自動的信息提取過程具有權威性的看法,這種過程通常是從廣泛的、不一定值得信任的信息源中獲取信息。這個過程完全自動化,沒有任何人聲稱“因為你相信我,所以你得相信這些信息。”
彌母
- 指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復制傳播的互聯(lián)網文化基因
第三章
“搔到癢處”
- 反正是自己本來要做這件事,那不如當做為大家做貢獻好了
數字參與素養(yǎng)
- 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說服、策展、討論,以及最為重要的自我呈現),也包含多種參與方式,比如說給照片貼標簽、收藏網站、編輯維基百科頁面或者寫博客。
HTML
- 超級文本標記語言。是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也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標準,它通過標記符號來標記要顯示的網頁中的各個部分。
FTP
- 文件傳輸協(xié)議,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雙向傳輸。同時,它也是一個應用程序。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有不同的FTP應用程序,而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種協(xié)議以傳輸文件。在FTP的使用當中,用戶經常遇到兩個概念:“下載”和“上傳”。
策展
- 人們總會有選擇地分配注意力,在網絡世界,一些人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分配。這種網絡行為被稱為策展。
“社會化書簽”
- 一個小程序,讓他能夠儲存某個網站鏈接、內容片段和他個人的總結,并在書簽上加上多個關鍵詞。以后它需要用到某些信息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標簽搜索這個信息集合。
“大眾分類”
- 當上百萬人添加標簽時,類別就出現了。事物實體可以很輕易通過多個分類儲存和發(fā)現,這是一種組織方式。
玩樂勞動
- 如果信息平臺的決策者能夠影響公共資源,這些資源就不再是公共財產了。比如說,雅虎最近透露了放棄社會化書簽服務的意向,此事還引發(fā)一時轟動。我們不一定擁有雅虎等大公司的股票,但這些公司正利用我們的勞動牟利。不過,這是勞動嗎?還是一種玩樂?這兩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于是有些人把這種行為稱為“玩樂勞動”。
第四章
ping
- 指的是:Windows、Unix和Linux系統(tǒng)下的一個命令。
- ping也屬于一個通信協(xié)議,是TCP/IP協(xié)議的一部分。
- 利用“ping”命令可以檢查網絡是否連通,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和判定網絡故障
"洞燭先機"
- 指的是:沒有人知道所有東西,每個人都知道一些,任意成員的知識可以通過即時問答的方式與他人分享。
- 集體智慧,簡稱集智,它是一種共享的或群體的智能。
- 在網絡時代來臨之前,集體智慧就一直活躍在生物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大眾行為學等領域。隨著Web2.0的崛起和社會網絡服務、眾包、分享、評論和推薦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虛擬社區(qū)
- 指的是:一群見過面或素未謀面的人,通過BBS和網絡分享文字想法。和其他社區(qū)一樣,它是由一群遵守特定的軟性社會契約,并且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的。
”開源“
- 指源代碼可以公開讓所有程序員檢查和修改,而源代碼是一系列人類可讀的程序指令,Linux依賴于源代碼運行。
”眾籌“
- 指的是: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fā)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
”災難維基“
- 指的是:一個可以編輯的災難應急資源目錄,它受”颶風維基“和東南亞地震海嘯博客啟發(fā)而建立。
第五章
冪律分布
- 指的是:分布頻率與排名次序成指數關系的分布。比如說英語中常用的詞排名和出現頻率成指數關系。
"社會傳染"
- 指的是:根據福勒和克里斯塔基斯的研究,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對你的影響力是你直接認識的朋友的影響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你從來沒見過的人部分地決定了你的幸福感。
薩爾諾夫定律
- 指的是:以電視先鋒大衛(wèi)·薩爾諾夫命名,說的是在電視和媒體這樣的廣播媒介中,網絡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增長呈幾何級數上升趨勢:用戶越多,價值越大。
麥特卡爾夫定律
- 指的是:來自以太網的創(chuàng)始人和互聯(lián)網硬件結構的先驅羅伯特·麥特卡爾夫。他認為,在以太網和互聯(lián)網等多對多網絡結構里,價值增長的速度比廣播網絡要快,因為增加節(jié)點可以大大增加每個節(jié)點的連接度。當每個節(jié)點都有可能連到任意節(jié)點時,每增加一個節(jié)點,就不只增加一個單位價值,潛在的連接是節(jié)點數的平方。
里德定律
- 里德注意到,能夠讓個人構成群體的多對多網絡(如互聯(lián)網和萬維網),其實用性增長的速度遠超麥特卡爾夫定律的預測,因為每個節(jié)點的價值不僅需要乘以其連接的節(jié)點數,還要乘以可能聯(lián)系到的潛在群體數目。
- 里德定律顯示出網絡的價值不是隨著用戶平方增長,而是呈指數增長趨勢。
社會網絡分析
- 是將所研究的個體和組織及其間的社會關系看成是一種可視化的網絡,通過圖論、數學模型及軟件分析等方法對網絡的關系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揭示網絡結構特性的一種分析方法。
- 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對象是包含節(jié)點和連線的網絡。
-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不僅可以將研究對象可視化,同時也提供了多種網絡分析指標,來揭示節(jié)點和關系的特性。
第六章
極客
- 極客是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隨著互聯(lián)網文化的興起,這個詞含有智力超群和努力的語意,又被用于形容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
“混合文化”
- 是一種值得一提的參與和合作的素養(yǎng),用以描述一種允許和鼓勵派生作品的社會文化。
Napster
- Napster是一款可以在網絡中下載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軟件。它同時能夠讓自己的機器也成為一臺服務器,為其它用戶提供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