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魚說:沒有人知道我在流淚,因為我活在水里。也許有人會說,水知道你在流淚,因為你活在它心里,它能聽到你的哭泣聲。可是你們錯了,雖我是活在水的心里,可水并不了解我、理解我,不知道我的心在想什么,我的心是怎樣...所以即使我流淚,水還是一無所知。
? ? ? ? 我坐在河岸邊思緒:我想我就是那水里的一只魚吧,而我的親人則就是那些維持著魚生存的水。傷心流淚了,與自己最親近的人不但不能理解你,而且還會怪你,整天擺著一幅愁眉苦臉,沒好心情。從也不會問你原因,關心你為什么不開心,留給自己的只是一顆不被別人理解、空虛的心。雖我是活在了他們心里,可他們從來也沒有理解過我。對于他們的一次次的責怪、一次次的不理解,我的心傷了、痛了。由此,我的心便多了一道風吹不散的一絲絲憂愁。
? ? ? ? 我的家不同于一般的家,充滿著歡笑、快樂和幸福,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從小我的家就是不完美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因為家里的困難,離開我們兄妹三人去打工,母親的離開使我們少了些母愛。在我的記憶里,母親打工之前,我的記憶是空白的。一天,看到母親帶著行李坐在父親自行車背后,望著父親騎著自行車送母親去坐車,漸漸遠去的身影,我在那背后拖著我那幼嫩的小腳追趕著、大聲哭喊著:媽媽、媽媽...媽媽你去哪里,你不要走,等等我,我也要去...我哭得很厲害,可不論我怎么哭喊,都哭不回母親不要離開我們去打工。奶奶把我拉回家,哄著我不要哭:說母親很快就會回來的...可母親的打工之行,一打就是十幾年,直到我們都長大成人了,二哥結婚、二嫂生小孩了,母親才結束了她的打工生涯。我的記憶便是從那次深刻的哭喊開始了,盼望、期待母親回來,便成了我一種痛苦的等待...
? ? ? ?我的童年不像別的小孩一樣,天真活潑,充滿著幸福快樂,在家人的陪伴、呵護下長大成人。親情對于我來說,則是一種憂傷。小時,家是我最忌違跟小伙伴談論的話題,我從不與他人說起我的家。家本應是一個幸福而溫馨的港灣。而我的家給我的感覺是冷漠、寂寞,缺乏溫馨和溫暖。我不想他人知道我內心的空虛寂寞,不想讓他人看出我在渴望一種來自家的溫暖,所以在他人面前我極力的掩藏我的內心,堤防他人的入侵,從不跟小伙伴說起我的家。
? ? ? ? 在我四、五歲左右開始,就缺乏了母親的陪伴,對于母親的感情也變得很平淡,沒有什么深厚的母女情懷。我有兩個哥哥,在很多人眼里,有兩個哥哥是件很快樂很幸福的事,而我卻經常抱怨,為什么我要有兩個哥哥,而不是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從小我就被哥哥一起欺負長大,家里經常能聽到的便是我們的吵鬧聲和我的哭泣聲。這樣的吵鬧直到大哥初中畢業出去打工,才漸漸減少。因此,兄妹之間的感情也很平淡。父親從不會理會我們兄妹之間的吵鬧,也不懂得跟我們交流,所以家人之間是很少有溝通的。隨著我們的長大和時間的拉長,兩代人之間便多了一道隔閡的墻,無語可溝通和交流。現在家人之間的冷漠,讓我想起以前跟哥哥的吵鬧都是幸福的。
? ? ? 我受家的影響很大,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孤獨寂寞,多愁善感,尤其是父親對我的影響。一家人之中,是我跟父親生活得更久的一個。兩個哥哥初中畢業后便離開了父親、離開了家出去打工,而我直到高中畢業了兩、三年都還沒有真正離開過家,一直生活在父親的身邊(家鄉的經濟在自己讀初、高中那幾年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建起了不少工廠,因此高中畢業后沒有跟哥哥一樣背井離鄉去打工)。有六、七年時間還是我自己單獨跟父親生活的,因此對父親也是比較了解的。因為父親的性格、父親不良好的習慣,讓我對父親產生了厭倦、討厭的心里,對于父親的情感是無奈、一絲絲的憂愁。
? ? ? ? 曾經我也有過夢想,夢想自己也能踏入大學的校門,然后開始放飛夢想追逐,幾年后,從大學校園出來,做著自己心目中的職業——律師。可那夢想,在沒有自己足夠勤奮努力與堅持,沒有家人的支持下,漸漸離我遠去。高考成績不夠理想,加上父親也沒打算讓我繼續讀書,高中畢業便是雙腳踏入社會的啟程,夢想也開始被現實生活中的風雨溶解、變淡。剛畢業的那一、兩年,偶爾會有親戚勸解我不要去責怪父親沒有讓我去讀書,他能力有限。其實,我從未去責怪過父親,只是我對于父親的情感,只剩下了憂愁與無奈。我渴望被父親理解,可又從未被理解過;我厭倦父親,可又無法擺脫這源于血緣的關系;我感恩父親養育我成人,可又無法用言語表達。家與親人是我不能言說的痛,沒有溫暖的家庭成長環境使我形成了膽小如鼠、缺乏勇氣、懦弱的性格,這性格影響了我人生的每一階段,凡事沒膽量、沒勇氣嘗試與突破自我,我在這孤獨寂寞的家里走過了我那無憂的童年,走過那淡淡的十幾年青春歲月。
? ? ? ? 給予我生命,養育我長大的親人,確成了我最討厭的人,是件很痛苦的事。為了擺脫這無法言說的痛,最后我在生活給我開了一次玩笑后,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孤身一人去陌生城市闖蕩。那是2010年年中,高中畢業的第三年,一直迷茫的我,即使對生活有再多的不滿,即使再怎么不喜歡工廠生活,可在那沒有學歷、沒有特長、沒有技術,浪費了兩年的青春時間后,在膽小孤僻性格的驅使下,接受了現實社會的殘酷,終于下定決心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再任性不想上班就辭職不干,不再肆意揮霍青春時光時,脆弱的生命給了我深刻的一擊,我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疾病問題,急需做個不大不小的手術。最后我辭掉那不起眼、看不到前途發展、需黑白顛倒的工作,在父母的陪伴下,做完了手術。疾病擊碎了我2010年的夢想,把我打回了生活的的原點,術后在家休養了一、兩個月后,我選擇了離開那缺乏溫馨的家,孤身一人去了離家兩百公里左右的G城,一個省會大城。只為逃離那給我憂愁的家,躲避那相見、相處便心生厭惡愁感的父母,我離開了生我養我長大的家,那一年我還不滿二十三歲。
? ? ? ? 為躲避親人而離開的離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家所給我帶來的憂愁,在沒有了相處、沒有了碰撞的親情關系里,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父母的厭惡,開始越來越懂得、越來越理解、越來越體諒、越來越愧疚于父母。只是這樣的一次逃避,就徹底的讓我擺脫了家、擺脫了父母。在離家后,家只是偶爾回一次的家,再后來,遠嫁他省,漂泊G城,家成了娘家,回家成了回娘家。然而小時,家所帶來的傷害,親人之間的隔閡,讓我始終無法沖破親情的冷淡。面對于尷尬、冷淡的親情,每次回娘家,腦袋都在回與不回之間掙扎,形成了另一道憂愁。這不能用言語表達,來自血脈相連,含蓄確永恒的感情成了我無法抹去的憂愁!
? ? ? ? 魚流淚了,水不知道,更不會有人會知道。輕輕的,吹來了一縷清風,吹動了河面上的水,卻怎么也吹不散水底下,哭泣著的魚的那一絲絲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