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女人:孩子真的是你再婚路上的絆腳石嗎

-1-

下班路上,媽媽打電話過來,讓我帶兒子過去吃飯。

通常情況下,我是不喜歡去媽媽那里吃飯的,大概上了年紀的女人就越發碎碎念。

每次去吃飯,媽媽總是一邊拉扯著給兒子喂飯,一邊說,跟你媽在一起,瘦得跟只猴似的,在一旁的我聽了,仿佛我是后媽一樣,不給兒子飯吃;要么就像伺候爺一樣伺候兒子,甚至連兒子尿尿,她恨不得幫他脫褲子,尿完后,又幫兒子穿褲子,也是一邊穿,一邊說,你媽真是的,衣服都沒幫你穿清楚,這么小的孩子,讓他自己穿衣服,哪弄得清楚,大冬天的,衣服穿多了,不扯清楚,哪里舒服,四處露風......

我想,我媽是非要坐實我后媽的身份不可。這些就算了,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碎碎念完兒子后,我媽又會開始碎碎念我,諸如:你一個人帶著孩子,哪個人看得上你,如果沒有這個孩子,你也不至于一個人這么多年,這個孩子,負擔這么重,你要想辦法存點錢......

一頓飯下來,我肚子里裝著的全是媽媽的碎碎念。

我在心里反駁過我媽很多次,一個男人,如果連個孩子都容不下,我要他堵添嗎?不過,我沒當面跟她掰扯,那簡直是另一種添堵。

一段婚姻走到盡頭的時候,通常是對現在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或者已經對男女群居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厭煩,也有一大部分是對未來抱有某著美好的幻想,希望在走出這段感情之后,能夠擁有理想中的生活狀態

對于離婚后的女人而言,一邊親孩子,一邊是親未來,這兩個方面,就向來自兩個不同方向拉扯的兩頭壯牛,讓離婚的女人,要么在孤獨寂寞中自怨自艾,要么在對孩子的愧疚中痛苦掙扎,這也是當初親朋好友極力阻止我帶孩子的原因,尤其帶的是個兒子,無疑于雪上加霜。

-2-

接上兒子后,我告訴他,外婆讓我們過去吃飯。小家伙第一時間想到了快十天沒見面的表妹,要求表妹一起去,他自己打電話給小姨,說沒時間,兒子失望的“哦”了一起,秒轉沒心沒肺模式,拉著我的手,興致勃勃的不走尋常路。

一邊說,今天誰誰誰又帶錢上學了,好不威風,所有小朋友都轉著他玩,一會說,今天美術課上,老師說需要用到印章,但很多小朋友都沒帶,還有他的好哥們喜歡了班上的一個女生等等,仿佛白天那個被老師叫上臺,讓他當著全班七十多個孩子的面,承認自己字寫得最差的不是他。

每天早六晚六,十幾小時,情緒低落時,我特別想有一個安靜的空間,窩在軟綿綿的沙發上,對著天花板發呆,可是小家伙在身邊,別說發呆,就是安靜的尿個尿,他都會在門外跟我聊上幾句,有時候,特別想拿卷透明膠帶封住他的嘴巴,或者將他變回精子,還給他爹。

每次一想到這里,總會問自己,沒有他,我是否真的能平心靜氣、一路和順的對著天花板發呆

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他,我連飯都不想做,一塊餅干,一個蘋果,就可以對付一頓。

離婚四年,我依然不后悔當初拼命帶著他。

-3-

好幾年前,宋丹丹演過一部叫《家,N次方》的電視劇,宋丹丹在劇里飾演一位帶著兒子,有過三次婚姻經歷的女人。

劇中,三次婚姻,沒有讓宋丹丹放棄對幸福婚姻生活的追求,她劇中的兒子也沒有因為媽媽接連二三離婚、結婚,而造成過多的心理壓力,反而是媽媽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他在面對三個爸爸、三個不同家庭的兄弟姐妹時,表現出了向上的態度。

對于帶了孩子的離婚女人而言,再婚路上,想得更多的或許是孩子的問題,但這也正是檢驗兩個人是否合拍的絕佳機會,一對夫妻是否幸福長久,養個孩子就知道了。

孩子絕不是離婚女再婚路上的絆腳石,再婚的時候,已經沒有第一次結婚時候的沖動,更的是理性和純粹占了上風,當各個條件不符合時,或許會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引發的,但是孩子充其量只是引發問題的導火線,而不是問題的根源,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每天下班和還有三個月就退休的張姐一起回家,張姐快到家時,總會提前給老公打電話,或者老公打電話過來,問她到哪里,兩人約好在哪里見面,在哪里接。

張姐是再婚過兩次的女人。頭婚為什么離婚不知道,第二次離婚是丈夫對她兒子不好,經常打孩子,張姐不得不離婚,現在的老公,和張姐又生了一個兒子才十歲,張姐的大兒子(第一個老公的)今年上半年結婚,張姐現任老公操了不少心。

或許張姐如今的生活沒有驚天動地的幸福,如同蕓蕓眾生中的螻蟻一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日操心小兒子作業,操持大兒子的婚姻,退休后一邊帶著大兒子的孩子,一邊帶著小兒子上學,為省下五毛、三塊的,擠公交車上上下下,為一毛、兩毛的,在菜場里爭得臉紅脖子粗,直到慢慢老去,走不動了,吵不動了,老兩口手牽手曬太陽。

再婚的路上,如果為了孩子的事,放棄了離婚的初衷,放棄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委屈求全的將遺憾帶到新的婚姻中,無疑又為新的婚姻埋下不安的種子。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挑戰第27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